第353章 前车之鉴(2 / 2)

如果当日朝廷不那么决绝,给袁崇焕一线生机,辽东或是另外的局面

先是熊廷弼,后是袁崇焕,唯有功绩两个辽东督师都死于朝廷刀下,大明辽东的糜烂冥冥中好像已经有了天意。

逝者已逝,多想无益,朱慈烺收敛心神,重新把注意力集中到眼前的蓟州地图上,手指点着蓟州的下方:“袁崇焕是我朝的悲剧,不用再提,但袁崇焕当年的错误绝不能再犯。先生以为,如果我们在蓟州城南平原中修筑一座城堡,并挖掘壕沟,隔阻道路,不使建虏从蓟州城下通过,那么有没有将建虏堵截在蓟州城下的可能?”

建虏从东北来,而蓟州北面为山,山上有长城,山路崎岖,马匹难行,不适合建虏的骑兵,而且就算突破了北方的长城,蓟州依然横亘在建虏面前,不攻陷蓟州,他们依然无法通过。

所以建虏要不从东面来,要不就绕到更西面的古北口,从那里入塞,经密云到北京。

朱慈烺是穿越者,他清楚知道历史的轨迹,今冬十一月,建虏两路入塞大军会汇于蓟州城下。

只固守蓟州城是不行的。

蓟州东南面是翠屏山,中间是一片宽约十里左右的平原,如果见蓟州城防坚固,建虏很有可能会快速从蓟州城下通过,直趋京师,重演崇祯二年的旧事。

但如果明军在城南平原中修建一座坚固要塞,再挖掘壕沟,截断城南平原的通路,建虏就难以逾越。

吴甡点头:“在蓟州城南修筑城堡,阻断建虏去路甚好,但翠屏山的防御不能偏废,以免重蹈袁崇焕的覆辙。”

“先生以为,翠屏山该当如何防御?”

“结寨、筑城。”吴甡回答有力。

朱慈烺心中却是苦笑,大明官员遇上军事危机,最喜欢的就是结寨、筑城,当年孙承宗制定的辽东战略是如此,袁崇焕经略辽东也是如此,现在吴甡也是这么想的。

并不是说结寨筑城不对,在明军野战能力低下,无法跟建虏相抗衡的情况下,结寨、筑城确实是唯一的办法。但历朝历代,从来没有一个国家依靠筑城能将对方耗死的,尤其是在敌我交锋的前线,城寨不可能一夕建成,建虏更不会眼睁睁地看着你筑城,他一定会出兵阻止,在明军野战能力低下,将帅无谋,不能打伏击,不善于设陷阱的情况下,筑城的结果往往是费钱费力,最后却损兵折将一场空。

大凌河之战就是如此。

蓟州不是前线,只要下定决心,在翠屏山上构建城堡并不是什么太困难的事情。

如果是崇祯元年,朱慈烺一定会接受这样稳妥的做法,但现在是崇祯十五年,朝廷的财力物力根本无法支撑在翠屏山修建一座小长城,而且大规模的修建一定会被建虏知晓,如果建虏听闻消息后改变主意,不选择蓟州,而选择另一个更远、明军更难防御的入塞路线,也就是绕道更西面的墙子岭或者是长城独石口,经密云延庆昌平攻击京畿。崇祯九年、崇祯十一年,建虏两次入塞就是这么做的。

如果建虏这么做了,改变了历史轨迹,朱慈烺穿越者的先知先觉立刻就失去了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