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整编(1 / 2)

水浒新秩序 江湖野人 5016 字 2021-12-04

同舟社挥兵进取苏州,出动本部直系兵马共计六个指挥近三千人。

其后,收编降兵,招募大户私兵和转户壮丁加以整编,又增加了一千二百余人。

适应新的形势变化,徐泽对部队进行了新一轮的改编,这次改编幅度较大,主要有三点变化。

一是规范称呼,所有指挥改为“营”,指挥使改称“营正”。

这其实是一件很小的事,但意义重大,大宋的指挥本就是“营”,只是相比之下,“营正”似乎比“指挥使”的称呼降低了档次。

几个指挥使却从中读懂出了徐泽“去大宋化”的意图,这是同舟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步骤。

而且,随着军队的进一步扩大,迟早还要推出营以上的编制,若是死盯着指挥使的位置和称呼不放,那也太没出息了。

二是开展各营之间军官交流任职,如三营的都头罗二和一营的押官林冲对调。

以陆营为例,来源和成长历程都不同,

以经历多重考验的梁山保丁为骨干的第一、二营,

在海东郡建设中快速成长的第三营,

由河北军整编而来的第四营,

执行特殊任务的斥候营,

各营的兵员构成、装备标准、训练水平、纪律性和作战风格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异,统一作战时,必须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相互配合的问题也很大。

组织军官交流任职,就是针对这些现实问题,保证各营纪律性、战斗意志和协调配合一致的实际行动。

同时,也是为了打压军中正在形成的各个山头。

在同舟社,除了徐泽,没有谁是不能替换的,干得不好或是不想干,随时可以将你拿掉。

人才使用上能上也能下,不听差遣想搞事的,先看看自己头够不够铁。

三是实行多样化编制,将营一级定为甲、乙两种。

徐泽把第二将五百人一指挥的大编制定为甲种营,新编辽籍兵马则编为三百人一营的乙种营。

乙种营营以下也没有照搬宋军的编制,而是采用泸南整编夷丁的“都什伍”的垂直指挥体系。

包含镇东关水师在内的降兵全部编为四个陆营,营官统一都称营正。

乙种营的装备标准、官兵待遇、营正官阶和晋升空间都要比甲种营差不少,有些类似大宋厢军和禁军的差距,区别只在于乙种营也必须承担战斗任务。

徐泽并不是歧视投靠的辽人,故意把他们编作炮灰部队。

实际上,因为完整获得了安复军武库,同舟社乙种营的装备水平甚至要明显好于辽国的部族军。

而相对于甲种营“差不少”的待遇,也比辽国同阶官兵强一些。

之所以选择小编制,恰恰是依据实际情况做出的最优解。

和当初在泸南整编夷丁一样,装备简陋、训练不足等客观条件,决定了过于复杂的“先进”大编制无法使辽籍整编军获得相应的战斗力。

还会出现一些编制的人员因为缺乏相应装备,在战斗中不知道该做什么的情况。

种田必须有条不紊,一个计划管几年,轻易不能更改,但打仗不行,东京道局势数日一变,没人会给同舟社充裕的时间,让你准备好了才打下一仗。

在部队随时都要准备战斗的情况下,低级、简单,便于指挥,能尽快形成一定战斗力的小营编制,才是徐泽需要的好编制

这种“速成”军队战斗力的天花板必然不高,徐泽也给了他们出路经过血火考验的乙种营可以升为甲种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