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救大宋者必康王(2 / 2)

水浒新秩序 江湖野人 8667 字 2021-12-04

如其说康王在那个时候就做好了回不了大宋的思想准备,还不如说其人时想通过这种形式,让耿延禧的父亲耿南仲告诉自己生性多疑的皇兄尽管放心。

此刻,面对王、耿、高三人各自含义不同的目光,赵构仅仅沉默了片刻,便冷着脸打马继续向前。

自始至终,其人都没有说一个字。

前路确实有危险,可身为赵氏子孙,赵德基(赵构表字)别无选择!

大宋康王确实别无选择,但命运却再次捉弄了其人。

为避免途中被同军抓获,或遭遇大股溃兵打劫,赵构决定先赶到东北方向的郭店镇,然后贴着同宋两国边境继续向北。

但行不到十里,四人便遇了一股十余人的溃兵正在路边小村中行凶抢劫,村民凄厉的哭喊声让压抑许久的赵构突然爆发了。

其人闷不做声地纵马冲入村中,以随身佩剑刺死了一名反应比较迟钝的溃兵后,随手抓过那人的长枪,继续追杀其余的溃兵。

待高世则追上康王时,已经有两个溃兵倒在了血泊中。

其余溃兵也迅速反应过来,纷纷举起长枪杀向这两个不知哪里杀过来的贵公子。

赵构毫无惧意,继续冲杀。

赵、高二人联手又杀死了两名溃兵,村中残存的农人也拿起了锄头扁担招呼向祸害自己的溃兵后,王云和耿延禧两个文官这才鼓起勇气驰马跟了上来……

战斗结束,赵构摇头拒绝了王云公布自己身份的提议。

直到退出了小村,平生第一次杀人的大宋康王才说出了一句话:

“大宋江山就是败在这些狗贼手里!”

大宋王朝是不是真败在不敢对敌却有胆量祸害百姓的丘八手中另当别论,使团何去何从的问题却再次摆在了赵构的面前。

之前行凶的溃兵来自郑州治所管城,但他们却不是被同军击溃的。

听说同军即将杀来,管城守军便弃城而逃了。

前面的情况究竟如何没人知道,可继续北上肯定非常危险。

更关键的问题是就算冒险穿过管城、原武两县,并渡过黄河进入卫州,又能如何?

再被同军扣住一直到大宋灭亡,怎么办?

最终,还是耿延禧为康王解了围。

其人建议返回颍昌府,再向东进入开封府。

虽然如此一来时间上至少要耽误一天,却是当前最稳妥的方案。

皇兄安排的“探子”发了话,赵构自然是从其言。

可等到次日上午使团众人返回颍昌府境内时,又一个消息击懵了他们:

大同正乾皇帝再次御驾亲征,大军已经由开封突入颍昌府,并拿下了长葛、长社等县,正在快速穿过颍昌,进入汝州境内。

来时还是好好的,回不去了!

同军大举进攻,不仅赵构等人面临两难的选择,大宋另一批使者也是如此。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毫无定力的大宋皇帝赵桓派康王等人出使后犹不放心,不久后又派出了一批使者,其人选正是上次办砸了差事的冯澥、李若水两人。

人皆骑马的使团众人行至颍水顾桥镇河段时,正好是黄昏时分。

因视线不良,守渡的数百名宋兵以为同军斥候绕后杀至,竟然当场大惊,胡乱放了几箭后便争相奔逃。

使团随员也被守河士兵的惊慌吓着了,有人提议绕道再寻易渡地点过河。

天色很快就要黑了,这么宽的颍水,仓促间哪有这么容易找到易渡地点?

这个建议就差明着说前路危险,别走了,咱们回去吧。

之前才被皇帝贬为太子宾客的冯澥差不多是混吃等死了,其人也有心退回去,却抹不下面子,乃询问礼部侍郎李若水。

因为上次的任务失败,李侍郎就跟着冯澥受了一肚子窝囊气。

现在眼见就要走到颍昌府,同军得影子都没见着,随行众人就想退回去,其人如何能答应?

李若水当即举起国书,对着左右随员高呼:

“守兵无胆,畏敌而溃,你们也想效仿?!大宋危在旦夕,我等唯有以死报国,敢言退者斩!”

众人为李若水的义正言辞所慑,这才小心点过来河,却死活不敢连夜赶路。

李侍郎也不敢一味逼迫,只能进入乱作一团的顾桥镇中,正好撞上收拾了细软准备跑路的守镇巡检。

以天使的身份将守镇巡检大骂一通后,才驱使其人收拢了数十名没有跑远的溃兵,一直忙活到下半夜,早就没几个百姓的汝汶镇才勉强恢复平静。

兵荒马乱,使团众人提心吊胆,直到子时后才昏昏沉沉地睡下。

次日天刚刚亮,李若水等人便在隆隆马蹄声中被惊醒——同军前锋骑兵二师岳飞部已经杀到了顾桥镇。

骑二师的任务是为大军扫除障碍,得知镇上的俘虏有赵宋朝廷派来乞和的使者,岳飞没有多话,直接将其全部扣住。

出发前,皇帝便有言在先,此战旨在灭亡腐朽的赵宋朝廷。

大同只受降不议和,所有赵宋乞和使者尽皆扣留,不用理会。

李若水被同军骑兵裹挟着渡河南下,情知此行的任务失败。

大宋灭亡在即,其人不由大急,吵闹着要见正乾皇帝,否则宁死不从。

岳飞懒得与宋使磨时间,直接将其敲晕,绑在马背上便继续赶路。

京西提刑许高望风而溃,同军渡过黄河已入郑州的急报很快就传到了临安朝廷,大宋君臣震怖异常。

社稷覆灭正式进入到了倒计时,各种奇奇怪怪的言论都出来了。

赵桓在臣子们的一再苦劝下,也终于意识到自己将要面对怎样的可怕结局,乃下哀痛诏,征兵于四方。

到了这个时候再征兵纯粹就是病急乱投医,但有行动总要好过没行动。

心中恐慌闲不下来的大宋皇帝随即又下一诏:淮南东、西路和京西南、北路清野,令流民得占官舍、寺观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