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下(臣)张文华(马燃)奏报殿下,我等奉殿下教令,于万历四十年五月二十一日开始对应天府高淳县广通乡进行人口普查。经两月零七日清查,现已明确,广通乡,现实有常住人口三千三百二十五人,其中,男子……常住人口中,有本地户籍者两千六百三十五人,有外地户籍,但因经商等原因长期在此居住者,有四百三十二人。另有二百五十八人无户籍,经其自行供认,有军户逃亡者,有他处破产流亡至此地者……另,该乡尚有户籍在此地,但长期在别处谋生、出仕、就学者二百一十五人。按殿下教令,此次人口普查,只统计常住人口,以避免重复统计。故此后报告,以上二百一十五人不纳入计算。
广通乡于万历三十九年上报高淳县户籍时,报上人口两千零三十五人,差额一千二百九十人。奉殿下教令,本次清查,只查不惩,臣等已责令高淳县重新登记人口数量。
又,经查,广通乡实有举人及以上官绅三户,上户四十六户,中户二百五十八户,下户六百零一户,畸零代管十三户。其中上户改中户,下户改上户等案例,累计三百零五例。奉殿下教令,此等行径需严惩不贷。臣等先后毙杀里长三人,甲长两人,撤换里长七人,甲长一百三十五人。对不履职之乡老,严厉告诫,并进行罚款。累计收入罚金白银一百二十五两零四钱。所有新任甲长、里长、乡老,均由当地村民自行推举。工作队用印后交高淳县衙确认备案。
臣等已按照殿下教令,为每一户重制户口登记簿,为每一人编好身份证号码。所有无户籍之流亡人口,重新登记造册在当地入籍……
两月清查,广通乡总体秩序平稳,除被毙杀之里长、甲长家属闹事,并被迅速镇压外,无一起民变。百姓多踊跃支持,朝南华宫所在遥拜,为太孙祝寿者更是大有人在。现臣等已经完成殿下嘱托,特此汇报,缴令。
人口普查工作总队第二百三十五分队,队长张文华、副队长马燃。
大明万历四十年七月二十九日。”
从1612年的七月下旬开始,朱由栋陆陆续续的接到了各支工作队提交的报告。到了这一年的九月初,四百支工作队全部完成了各自的工作。
三个多月的时间里,虽说应天府八县总体保持了稳定,但各种反抗还是不少。
有召集家里的家奴、乡邻,围攻工作队人员,造成工作队人员伤亡的。这个,自然就迅速的引来了横海卫、崇明沙所军队的镇压。
有组织本家以及其他各家士绅实行软对抗,组织诸如罢市、罢学的。对罢市的,大明海贸立刻以巨量物资冲击该地市场。罢学的,大明应天提学御史更是飞快的赶到,当场革除该名教师的功名。
也有搞悲情,到县衙、府衙,甚至南华宫进行跪哭的。对于这些人,朱由栋的命令是:一劝二赶三屠灭!你家的汉子利用手里那点权力搞得那么多老实为大明种地缴税的良民家破人亡,小爷现在只杀了他一个已经是很仁慈了!你们这些家属居然不知道感恩庆幸还叽叽歪歪?那就全部去死!
人,到底是逐利的,难免也有利令智昏的傻瓜,面对朱由栋储位都准备不要的狠劲,还敢上来对抗的。对这种人,朱由栋当然不会手软。但是,当太孙殿下露出这股疯狂劲一点点后,后面再也没有人来闹事了。
总之,三个多月下来,工作队这边死了六人,伤了两三百人。而民间因为各种镇压被杀掉的,也有三百余人。整个应天府的人口普查工作,过程绝对谈不上完美,但总算是可以接受的。
“殿下,经过臣等统计,应天府八县,现在实有常住人口二百三十五万零八百三十三人,其中有军户十九万七千三百人,无户籍人口六十三万九千七百五十人。”
“呵呵呵,杨先生,你接任应天府尹的时候,白册上人口是多少?”
“一百零三万。”
“那你可知万历三十年的黄册上,应天府有多少人口?”
“臣当年也是跟着殿下去了黄册库的,只是时隔五年多了,臣有些想不起来了。”
“呵呵,还好,六十三万。”
“嘶~~殿下,这就是说,但是我们应天府这八县,就隐瞒了近七成的人口?那这样算下来,我大明现在黄册上的五千五百多万口,真要清查完了,岂不是要到两万万以上?”
“估计没有这么多。毕竟江南这些地方是膏腴之地,隐户和流民极多,其他地方的比例肯定没有这么夸张。但真要全部查清楚了,吾估计,我大明的实际人口,至少在一万万三千万以上。”
朱由栋敢这么说,当然是有依据的。
大明洪武二十六年,帝国在彻底完成传统汉族聚居区的统一后,完成了第二次,也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黄册修订。那时候得益于老朱的高压,大明帝国上下谁都不敢炸刺儿。所以,那一次的人口统计数据是最真实的:6054万。
当时人口第一大府是苏州府:235万。应天府八县‘只有’120万人,比松江府还要少一万,只排在全国第三。
可谁又曾料到,这个120万就是朱由栋之前,大明两百多年来,应天府的最高人口纪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