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严惩不贷(2 / 2)

建造盛唐 无言不信 4496 字 2021-12-15

袁公瑜翻了一个跟头,狼狈的滚了一圈,继续伏地拜道:“天地为证,公瑜在任多年,从未贪墨一文。挪用经费,亦是为百姓考量,望吴王明察。”

“为百姓思量?”李元瑷直接气笑了:“连轻重缓急都分辨不清,还为百姓思量?当孤是三岁小孩?”

他还未细查,或许真如袁公瑜自辩的那样,未贪墨一分一毫,李元瑷也不信他是单纯的为百姓。

袁公瑜并非是蠢货,反而是一个能人。

这能人生了歪心思,破坏力比庸人大多了。

早在江南,他就发现了一个情况。

原本懒政的官员,近年来格外勤快。

细细一了解,便知道因由。

贞观朝庙堂稳固,天下太平,缺乏晋升空间。而随着李世民病重,李治监国即位,一朝天子一朝臣,庙堂官员的轮换是不可避免的。

这个时候表现好的官员,很容易就为吏部提拔,成为新朝的基石。

袁公瑜十有八九就是存着如此念头,调用治河经费,让自己的履历更加光鲜,从而得到天子青睐,走上巅峰。

至于未来宿州如何?跟他一个前刺史有什么关系?

袁公瑜千算万算想得到就在自己在任的这几年,会遇上这种百年不遇的天灾?

李元瑷并不反感功利心重的人,这人非圣贤,如周公、诸葛亮这类人终究难遇。当初他麾下的上官仪就是一个聪明过了头,功利心极重的人。

可上官仪再如何自私自利,也有一个底线。袁公瑜用治河经费来粉饰自己的功绩,真是一点脸都不要了。

“来人!收了袁公瑜的刺史大印,将他关押起来。”

李元瑷一想到宿州的灾情人祸大于天灾,恨不得牙痒痒的,若非他只有罢黜任免的权力,没有生杀大权,甚至都有将他脑袋砍下来,告慰宿州百姓的念头。

一番调查下来,李元瑷更是气得一佛升天,二佛出世。

袁公瑜不只是调用治河经费,还滥用手中权力,随意开关水闸,为了点滴利益,滥用水资源。

一边滥用,一边又不加以维护,不出问题都有鬼了。

最让李元瑷难受的还是,得知袁公瑜给收押,很多宿州百姓为他求情说好话。

在他们看来,袁公瑜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好官。

直到李元瑷将袁公瑜所犯之事,公之于众,方才劝退了宿州百姓。

李元瑷将此事修书上报李治,要求严惩袁公瑜。同时还亡羊补牢,提议朝廷设置一个专门负责管理水利工程的机构,专门负责监督维护水利工程。

天灾避免不了,但是人祸尽可能的杜绝。

这水患对于朝廷的威胁太大太大了。

这不来则已,一来就能去了朝廷半条命。

此次水患固然得到了控制,但作为江南东道的第一把手,掌控者大唐最大粮食生产基地的他心底明白,没有两三年的休整,朝廷缓不过来。

正好可以趁此机会稳定一下朝局!

李元瑷心底琢磨着,他已得到通知,此间事了,便回京受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