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均知晓他是支持通商的一派,昨日在上朝时还与诸位官员舌战,力陈通商的好处,未料到今日那千字文就悬于城墙之上,他看过内容后便战颤心惊,后怕不已。???..coM
“宋爱卿有何感想?这三国互相通商一事该如何处置?”元帝看着桌案,上面摆着誊抄好的千字文,本是漂亮工整的楷书,或是文字太细密,竟让他双眼酸胀,太阳穴隐隐作痛。
宋洛手执着一份地誊抄的千字文,正色道:“老先生的担忧不无道理,此次通商非同小可,与边境线有关,需得借关北关才是最佳,但若是涉及北关,那是国之重关,事关安危。”
那些学子的请愿仅提到通商可让三国经济捆绑互相挟制,以此让三国间的战争停歇,但宋洛不以为然:“先生未曾提到以融消战,可见内心并不赞同。”
“要想靠商来彻底牵制,以如今的通商贸易情况看来只是笑谈,这一点,臣对先生所论极为同意,以融消战的前提是三国的经济往来可牵动全身方可达到,否则便是一场空。”
宋洛极不喜那提出以融消战的学子,此观点简直是异想天开!
若是秦风在此一定会为宋洛鼓掌以示赞同,要想让商贸的往来达到牵制军政的程度,那必须占据对方绝大部分的商品市场,中间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努力。
何况这个王朝的思想高度摆在这里,比起开放更倾向于封闭,除却粮食外,能源在这个朝代还不能成为筹码,缺乏技术不说,能源都未被大面积使用!
白瞎了东越占地这么辽阔的先天资源,最有用的莫过于粮食,但南瀛不就痛定思痛开始改革农业,想要摆脱东越的裹挟?
“臣也以为三国的通商范围有限,仅限于部分商品,若说要裹挟,也是东越的粮食对南瀛略有威胁,但北漠不一样,北漠人不食水稻,而东越是水稻生产为主,小麦为辅。”
“南瀛要与北漠通商,更大程度上似乎是为了借道,或是拉拢北漠共同对抗南瀛,只是通商确实也有通商的好处——一来互有往来,二来借道可收取关税,三来……”
宋洛不顾身边白北堂与李尚书的脸色,一鼓作气道:“三来可以借机了解北漠的国情。”
若说闭关锁国非北漠莫属,东越与北漠可以说是绝无往来,若是有南瀛人进入北漠只怕是个死,若是有北漠的人进入东越国境必定会视为洪水猛兽。
东越的开化程度要高一些,比起北漠的蛮劲来要文明不少,虽不说不会下狠手,但排斥必定不会少,至于北漠会如何对待闯入他们国界的东越人,想想便知。
元帝不是没有派探子潜入北漠过,但两国互不往来,消息传递极为困难,这些年来得到的消息屈指可数,但若是通商的话……的确是个机会。
“陛下,臣以为千字文上将这些利弊分析得十分透彻,至于做何选择,其实是一场赌。”
宋洛低头道:“赌的便是东越能否掌控一切,在此事中获得想要的一切,且能防备南瀛与北漠的不轨之心,想来他们二国若无不轨也是不可能,此次之事他两国必有相商。”
白北堂没抬头,但在心底问候了一遍宋家的祖宗,这宋相把能说的全说了,他和李尚书怎么办,难道要扔一句“宋相说得是”,显得他们多窝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