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那时,何娜才第一次听说,郝建是县里一位领导家的子弟。暗想:“怪不得那几个女生,一有时间就围着郝建!原来她们都是冲郝建有个好爸爸去的。”
从那时起,何娜心里对郝建的感觉似乎不再像过去那么讨厌了。尽管如此,何娜并没有产生想跟郝建谈朋友的想法。因为郝建过去给她留下的印象太坏,她心里根本就没法接受郝建这个人。再说,那时何娜还年轻,脑子还没有被世俗的一些东西干染了。作为一个普通家庭出生的女子,她对当官家庭的子弟在心理上有一种天然的排斥。感觉接近郝建,有一种莫名的屈辱感,会被人认为是攀龙附凤,阿谀奉承,甚至是献媚。
何娜在心理上对郝建态度的改变。主要是在读大四那年,临近毕业的那段时间。因为,那段时间大家每天都在讨论毕业后的分配问题。不约而同地都说到了家庭背景对分配的重要性。大家不断用一个个活生生的事例来说明这个问题。这些事例和言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何娜的观念。
当时,何娜每天也在为自己的分配问题担心,着急上火。虽然她早已经决定回自己的家乡绿原县去就业。但对自己可能被分到哪个部门哪个单位去工作,心里一点儿底都没有。那时,她就想,如果自己家里面有做大官的亲戚,或者是自己的父母当着官儿,那该多好啊!如果那样的话,自己的分配就不愁了。其时,她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不断给她写情书的郝建。想起郝建那个当就业局局长的爸爸。她想,如果自己是郝建,在面临毕业分配时,肯定就不会这么发愁了。那时,她比任何时候都强烈地认识到,一个人的家庭背景,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
就在何娜愁肠百结的时候,有人告诉她,校门口有个高中的同学来找。
正是这个人,给何娜送来了一颗定心丸。
这个人就是郝建。
郝建是在何娜毕业离校前半个月左右时来的学校。那是一个细雨霏霏的下午。
那天,一大早,天空就蒙着一层薄云。后来,云团越积越厚,直到把整个天空遮盖得严严实实。毕业前最后一次考试,只剩下一个星期了,班里所有的学生都在忙着复习。谁都不想因为最后一次考试不及格影响自己拿毕业证。所以,大家都拿出拼命的精神,进行最后一次考试的复习。何娜当然也不例外。
那几天,文化课的老师已经不再授课。所有的学生每天都各自找地方进行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