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丙原本预计在济南府渡黄河的时候会有一场鏖战,大明有可能会调集山东境内的驻军在黄河边集结,挡住海汉军北上的路线。但实际情况却有着很大的落差,守在黄河对岸的数百明军骑兵连渡船上的火力都抵挡不住,很快就一哄而散。
孙丙怀疑这是明军故布疑阵,引诱自己上钩,便先装了两船骑兵过去,命其在对岸散开侦察敌情。
直到接到骑兵回报,对岸方圆几里内都不见明军踪影,孙丙这才敢笃定对方是真的一触即溃,根本没做好与海汉军在黄河边决战的准备。
“害我白白紧张了大半个月,想不到这么容易就过关了!”
孙丙大大地松了一口气,他提前许久便开始为这场硬仗准备作战计划,甚至考虑到了与明军在黄河两岸进行拉锯战的可能。什么困难的局面都提前想过了,就是没想到对方会不战而逃。
不过孙丙认为明廷不至于如此糊涂,直接放弃了黄河天险,中间多半是还有什么自己所不知的状况,才会导致了明军避而不战。
过了两小时后,陆五师渡河过半,这明军避之不及的地方却来了访客。
来者自称是德王府的人,要求见海汉军这边带兵的将领。孙丙知道德王府与海汉高层之间的秘密关系,当下也不敢怠慢,赶紧让人将访客带来见面。
来者见到孙丙之后,也未多言,便取了一封信出来,请孙丙过目。
孙丙打开信看了一遍,方才明白先前明军的表现为何会如此古怪。
德王府虽然因为亲近海汉,十分不受明廷待见,但也正因为如此,济南府有不少人将德王视作了今后的退路之一。
既然德王身为大明宗室成员,也能投靠海汉,据说还有子弟跑到海汉那边做官去了,那其他人当然也就没了心理上的顾忌。担心投靠无门的人,理所当然就将德王视作了引路人。
这次大明厂卫在杭州闯出大祸,海汉撕破脸要跟大明开战,明廷知道此事无法善了,只能通知各地准备应战。
济南府这边当然也得到了明廷的指令,不过有人认为海汉军的攻势无法阻挡,有心借此机会向海汉示好,但又没有门路,便托付德王府出面,给海汉这边送消息。
信中明示,兵部判断海汉军北上必定要从利津渡黄河,所以从济南府连同北边的河间府调集了万余人马,在利津县城附近集结,目的便是要阻止海汉军渡河。
明军集结的兵力是不少,但调兵遣将却有不小的问题。兵部派了个侍郎来利津坐镇,但如今地方上的兵将都是自顾自,朝廷光是下旨要求出战,又拿不出什么实际的好处,这些部队又岂肯卖命,侍郎到了利津才发现根本指挥不动这些兵将。
山东这些参将、总兵、指挥使,个个心里都跟明镜似的,现在去阻击海汉军的确是大功一件,但也很可能是死路一条。出这个头容易,但要活着下战场就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