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候飞马来报,前方的道路安全,并没有发现任何的汉人兵马,通畅无阻。
“今天不走了,就在这里扎营罢!”
但是姚柯回却摆摆手,丝毫没有继续前行的想法,显得有些心事重重,吩咐了一声之后,便下了马,转身带着些护卫上了一旁的山顶。
离开了藏区,进入黄土高原地带,纵横交错,沟壑密布的区域,让姚柯回心中一直非常的不安。这样的地形太复杂了,对于任何人来说,都不可能把每一个沟壑都检测侦察到位,而每一个沟壑之中,都有可能藏兵……
虽然和鹘提悉勃野的争辩是姚柯回赢了,是鹘提悉勃野理亏,但是并不代表姚柯回的日子就能好过,在姚柯回表明了前方发现有汉人军队之后,鹘提悉勃野就顺势提出了一个引诱的计划,让姚柯回向前而行,鹘提悉勃野他带着大队人马在后面,如果汉人攻击姚柯回,那么鹘提悉勃野就带着大队人马将汉人击败。
简直就是一点新意都没有的计划!
姚柯回心中暗骂,可问题是若是让姚柯回自己提出一个全盘性质的计划来,姚柯回又想不出来……
或者说,提了也没有用。
姚柯回最多只是指挥过自家的族人,跟着旁人后面捡一些便宜,能够懂的派人手侦查,考虑稍微长远一些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要让他针对于汉人的布置,然后形成一个可以协调各部落的作战计划,那确实是有些强人所难。
在藏区左近的这一带,基本上没有什么人口,到处都是几十里,甚至上百里都见不到任何人烟的土地,若说是自然风光么,倒是也不差,但是对于姚柯回来说,他却一点看风景的心思都没有,他的心情非常的恶劣。
但是对于姚柯回的族人来说,倒是没有那么低落。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即将面临的局面,所以听说要扎营休息,许多人便嘻嘻哈哈的开始一边聊着天一边干着活,甚至高兴起来还唱上两句,根本不像有什么战前的紧张气氛,更像是来秋游的……
鹘提悉勃野,还有那些家伙,甚至自己的族人,太不把汉人当回事了!
当年他带着族人进了藏区,原本的想法就是要躲避之前西凉羌人和汉人之间的漫长的战争,他不想自己的族人一代又一代的死在战场之上,可是姚柯回万万没有想到,就算是躲到了藏区,一样也躲不开战争。
藏区的这些蕃人,不知道为什么,形成了极其古怪的思路,有时候就连姚柯回都不能理解……
藏区最早的原住民,应该是孟族,然后这些长期在藏区,没有经过什么战争的孟族,自然就被外来的发羌、唐旄征服的征服,驱赶的驱赶,然后一部分留下来和发羌、唐旄融合,一部分越过了大山,逃向了南方。
按照道理来说,发羌、唐旄也是羌人,那么对待姚柯回这样的羌人应该是老乡见老乡,虽然不至于两眼泪汪汪,但是也应该热情一些,欢迎一点吧?
然而很遗憾,并没有。
现在于藏区的这些发羌、唐旄和孟族结合而形成的蕃人,并不欢迎新来的姚柯回等羌人,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有些鄙视,这确实是让姚柯回非常不能理解。
若是在后世,这种心理就不难理解了。比如早几年进入公司的人看着新员工,早几十年定居魔都的人看着新来的租房客,早几代脱离了农民身份的人看着农民工……
只要人类存在一天,鄙视链就永远存在一天。
可是姚柯回不明白这一点,所以他很痛苦,他甚至怀疑当初带着族人前往藏区的决定是不是正确的……
为什么去藏区,还不是希望能过上一些安定的,舒心的好日子?
可是现在,似乎事情的走向和自己的想法在背道而驰。
听从鹘提悉勃野的号令,那么自然留在藏区没有什么问题,可是也就代表着自己的族人将逐渐的被蕃人吞并,然后渐渐的就变成了蕃人,不再是羌人了……
不听鹘提悉勃野的命令,那么就意味着不能继续在安稳的在藏区生活……
姚柯回很失望,他和一些蕃人也有几年,甚至十几年的交情,怎么转眼之间就变得这样淡薄无情。
到底是谁的错?
太阳像是蒙上了一层的面纱,若隐若现的在半空之中,显得有些有气无力。
这一块的地形,沟壑深幽,在阳光的照耀之下,山丘顶部却显得明亮,看起来就像是蒸锅之内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的包子一样。似乎不管是走包子的顶部还是走包子的皱褶,都可以,但是实际上道路只有一条,就是从日月山开始,一直向东偏南一些,直至金城为止。
姚柯回走的很不安,他不知道到底是哪一个皱褶里面会不会藏着汉人的兵马……
可是到了现在,虽然有接触一些汉人的斥候,但是就是看不到汉人的大部队,这些汉人究竟在哪里?
被姚柯回心心念念的张辽,现在驻扎在西都。
从临羌一路到金城,有一条很重要的水源,便是湟水。
西都因为湟水的冲刷,所以东西向比较狭长,也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多的皱褶,不过南北方向上也有沟,如果从极高的半空中往下看,西都的地形就像是一个在黄土高原上的十字裂口。
西都向北的那一条大沟,叫做老爷子沟,南面的沟叫做小胡子沟。老爷子沟为什么叫老爷子张辽并不知道,但是他知道小胡子沟并不是因为胡子,而是在这条沟的南面,有一个小湖泊,或许因为这样,就从小湖泊便成了小胡子。
张辽决定放弃破羌城,而是在这里迎战。
其实也谈不上什么放弃,因为这一片区域早在恒灵二帝的时候就已经没有多少汉人了,更谈不上什么驻兵,在这边的都是一些零散游牧小部落。这些部落半汉半羌,发现情况不对便早早的逃离到了更深处的山沟沟里面躲了起来。
在西都北面的老爷子沟内,张辽一脸严肃的看着张晨,然后又转头看着和张晨并肩站着的蒙化,然后用力拍了拍两个人的肩膀,然后说道:“此去多有艰难,然功甚伟也!若成,当为首功!二位,保重!出发罢!”
张辽只是说了“若成”,因为大家都知道,若是失败,那么张晨和蒙化两个人,连带着一同而行的五百名的兵卒,便会最终成为黄沙之下的枯骨,无处回魂。
没有多余的话语,也没有哭哭啼啼的场面,所有人神情肃穆,张晨和蒙化对着张辽行了一礼,然后带领着五百名兵卒默默的开始了移动。
张辽站着,也是默默的看着,看着他们离开,直至最后一个兵卒的身影融入了黄尘之中,消失在视线里……
五百名兵卒之中,三百五十人是原本骠骑将军的麾下,剩下的一百五十人则是蒙氏的后人,他们将从西都向北,不断向北,最终绕过湟水,绕过破羌、临羌城,绕过一个叫什么“阿拉四五唉”还是“阿尔石武崴”的地方,然后最终到达日月山的后方。
虽然说有向导,有在这里已经半羌人化的汉人作为引导,但是这么长的绕后,无疑是一件极其冒险的事情。
这个计划,马恒原本非常发对。
这是马恒参加的第一次大规模战斗,也是第一次参加万人以上的战役,对于马恒而言,多少是有些紧张和期待的,当然对于这一次战斗,马恒还是充满了信心,不过因为在一个相对来说比较陌生的环境之中,马恒自然想要采用更加安稳的策略。
五百人,就算是千辛万苦绕到日月山后面去,又能干什么?
如果正面将这些藏区的蕃人击败,那么五百人能拦截住对方的溃退么?如果正面的不能获胜,那么纵然五百人成功到了后方,又能起多大的作用?
总而言之,马恒觉得,利益太小,风险太大,完全不成比例,不值得。
但是张辽只是说了一句:“此策,乃将军府长史所谋也……”
然后马恒就没有话说了。
“走罢,剩下的,便是以争天时了……”张辽望着天际,淡淡的说道,“冬天快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