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蜀。
不到川蜀,不知道路难行。
不进成都,不知道锦袍重。
猪哥紧赶慢赶,便是一路向南,到了成都。
汉中的区域,说起来关键,但是也不是那么的关键。在历史上显得地位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不管是南面的川蜀要北上,还是北面的关中要南下,汉中就是必须的前进基地,谁获得了这一块基地,便是获得了战争的主动权。就像是历史上的猪哥北伐,都是先将物资和兵力调集到了汉中,再从汉中进发一样。
但是现在么,因为南面的川蜀和北面的关中,都属于骠骑将军斐潜,所以即便是汉中闹腾起来,也不过是这么一块区域而已。
猪哥南下川蜀,就是为了确认南面的川蜀没有和汉中有什么特别的关联,只要南北不出篓子,汉中即便是闹腾得多么厉害,顶多就是麻烦些,翻不了天。
成都。
若是说关中是整个骠骑领地的中枢,那么成都就是整个西南地区的中枢。
蜀锦、漆器、铜器……
井盐、朱砂、银矿……
对于汉代的川蜀人来说,在这样一块地方之中,几乎是所有的所需的物资都能找得到,所以『安逸』二字,也就渐渐的镌刻在了川蜀人的身上。
秦并巴蜀以后,筑成都城。此后蜀守李冰集南北水工技术之大成,修建都江堰,从根本上解决了成都平原的防洪问题。成都城从此历经两千余年,城址不迁,城名不改。
猪哥现在就站在都江堰边上。
清风徐徐,吹动了诸葛亮的纶巾。
诸葛亮心中升腾起了一种复杂的情绪,就像是他对于这里很熟悉,却又很陌生。这种奇妙的感觉,让诸葛亮多少有一些疑惑。
诸葛亮目光顺着都江堰的流向望去,水流汩汩,行船悠悠,船老大们在喊着号子的同时还不忘相互调笑,格老子和瓜娃子共舞,吃莽莽和冒皮皮一色。
『进城喽,进城喽,还差两各!走不走嘛!』揽客的船老大一手撑着长长的竹篙,固定着船只,一边以高昂的声音喊着,『还差两各!上船豆走老!』
诸葛亮微微一笑,虽然川蜀口音上和关中差别甚大,但是莫名其妙的他就能听得懂,但是他这一行人可不止两个人,否者诸葛亮还真想和其他的川蜀人拼一条船,随意聊一聊,摆一摆龙门阵。
护卫转回来了,专门叫来了一艘稍微大一些的船只。
虽然说走陆路也能进成都,但是诸葛亮想要先从都江堰走,毕竟这几乎就是成都的生命线,可以说没有都江堰,就没有成都的繁荣和辉煌。
乘船从都江堰顺流而下,通过自西向东并行的捡江、郫江,就可直达成都城内。以捡江、郫江等岷江主要支流为主干的渠系不断发展,更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灌溉体系,让成都成为即可灌溉、又可航运的丰美之地,鱼米之乡。
虽然说诸葛亮一行人,明显看起来有些身份和地位,但是周边的川蜀人并没有因此而变得畏畏缩缩,小心谨慎,顶多就是稍近一些的讲话行动注意了一些,而稍远一些的,便是依旧我行我素,甚至嬉笑打闹。
当然,还有川蜀学子捧着书,靠在船帮上,摇头晃脑跟着水流一同荡漾的……
『有空还要去官学看看……』诸葛亮收回了目光,心中暗自想道,『看来元直兄似乎治理得不错啊……』
成都也有官学,成立的时间还很早。
在西汉景帝时,文翁入蜀为郡守,创办郡学,算是第一个官办的高等学府,成都重文兴教之风自此盛行,很快成为巴蜀、西南地区的教育中心和文化中心。司马相如、扬雄、王褒等人,据说都是出自于成都官学,亦或是在此游学过。
拐了几个弯,成都城便是远远在望。
成都城分为三个部分,最早的是秦代之时,仿造咸阳为蓝本而修建的大城、少城,大城为政治军事中心,少城则为工商业市场及居民所在。后来在汉武帝时期,成都又再次得到了扩建,外城将大城、少城包裹在内,成都城也比秦代之时大了整整一大圈。
而在成都城南,还有锦官城和车官城……
『客官,到了……』船老大熟练的将船在码头岸边停下,然后码头处便是有帮闲跳下了水,协助船老大将船只拉靠到了石阶处。
付清了船资之后,信步沿着道路向前,便是水门哨卡。诸葛亮没有用自己的官印,而是让护卫出示了普通将校的印信,然后便是进了城。
城门之内,道路整洁,市肆、民居、宅邸规划井然,鳞次栉比。
城中街道路面也颇为宽广,修建得比较平整,一马拖乘的斧车、带帷盖的辎车、运货载人的棚车等等不同大小的车辆频繁往来。当然也有那种双马,甚至是驷马出行的轺车。
最为威风的便是前有伍佰开道、旁边伺从随行的官吏,使得诸葛亮等人都不得不先往两侧避让,等其通过了,才能继续向前走,端是好大的官架子,好气派的仪仗队。
哦,『伍佰』不是唱歌的那个,是官吏出行开道护卫的力役……
『郎君……』黄亮站在诸葛亮身侧,问道,『我们现在去驿站么?』
诸葛亮看着官吏远去的队列,摇了摇头说道:『不,我们先去市坊看看……』
成都在秦代的时候,就有专门成立的市坊,甚至在城外还有工房作坊,称之为蜀郡工官,工匠总人数最多时达万人以上,生产的铜器、铁器、陶器、漆器、马车以及兵器等,不少是专供皇室的贡品,也是周边部落心心念念的向往器物。
若说城内的喧嚣,比都江堰上热闹了三分,那么一进入市坊,这种热闹程度直接就是翻了数倍!
成都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当然就不会辜负『天时地利』的优势,有林有竹,有山有水,有谷有粟,有鱼有肉……
有了这些丰富的物产,市坊自然热闹无比。
信步向前,市坊两边的商铺高高低低的招客声,高高挑起的店铺幡子几乎遮蔽了街道的上空,往来的客商和行人,还有挑担子的劳力几乎填塞了每一个角落。
『哥老倌,新到的鱼啊,来看哈嘛……』
『关中描金扇买不买?』
『老哥,进来耍嘛,新到的胡妹子巴适地很哦……』
『这位客官,往里走哦,往里看哦……』
『来嘛,来嘛……』
不知道为什么,诸葛亮就觉得开心了起来,微微笑着,这两天思索带来的压力,似乎就在这嘈杂且热闹的声浪当中被洗涤而去。
『就在这附近,找个客栈住下来吧……』诸葛亮吩咐道。
黄亮愣了一下,『这里?会不会有些吵?』
『我觉得这个地方不错……』诸葛亮笑着,环顾着四周,说道,『没事,先住两天……觉得吵了,再搬就是……』
……(*^__^*)……
战争,原本是充满了仪式感的。
至少在春秋的时候,是这样的。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之中,战争基本上来说都是残酷的,动辄就是斩杀多少,坑杀多少,京观几何等等,但是在春秋之时的战争却很有趣……
春秋时期的战争是非常讲究规则和礼仪的,
很多后来会觉得匪夷所思的事情,比如晋楚邲之战的时候,晋军被击败而逃,结果战车在败逃过程中陷进泥坑里,跑不动了。然后等追击的楚军赶到后,先是帮助晋军把车修好,让晋军先跑,楚军继续追赶,但是万万没想到,晋军跑着跑着,车子又趴窝了,楚军于是再次帮助修理战车,然后再追,终于让晋军跑掉……
因为春秋时候的战争,不是真打,有些像是竞技比赛,分个高下就可以了。
天下的秩序原本是周天子来维持的,可惜周天子地位一落千丈之后就没办法维持了,所以强大的诸侯国出来维护『秩序』,比如春秋五霸。
因为名义上周天子还是天下共主,诸侯国都是『臣民』,诸侯国之间相当于『兄弟』。既然都是兄弟,所以打仗岂有『你死我活』,『骨肉相残』的道理?并且参战人员都是贵族。战争原则上国君是总指挥官,大夫是将军,士是战士。正是因为参战都是贵族,所以自然有这样的习惯,而这些习惯在西欧到了中世纪,还略有存留。
但是随着战争的扩大化,冲突的升级,原本仅限于贵族之间的战斗被蔓延到了平民百姓身上后,春秋时期的战争礼仪,就逐渐的被战国的铁血所替代。
恪守原则的将领在战争模式变化当中死去,剩下的便是那些逐渐适应了战争,并且更加『不守规矩』的战争统帅。
草原上的战争,原本也是如此。
大漠里面一开始没有什么多的杀戮。
草原那么大,草泡子那么多,即便是占下来,自家牛羊也没那么多可以放牧,那么去侵占又有什么意义?
所以即便是碰到有争端了,顶多也就是拉扯着人相互展示一下力量而已,我比较强大,人数比较多,你就要听我的,如果是你多,我就听你的,就这么简单。
后来便是慢慢有了联盟,我人数不够,我再拉上兄弟几个部落凑凑,不就人数多了?
然后旁人一看,哦,还有这样的啊,我也会啊……
原本是有规则的,结果破坏规则的人获得了利益,随之而来的便是越来越多的人去破坏规则。然后规则就变成了一个被蒙上眼堵上嘴,还被捆绑起手脚的弱女子,谁看见了都想要上来占点便宜……
柯比能最早的时候,不屑于什么阴谋诡计的,费那事干啥,直接拿锤子上啊!反正他的部落人多,势力庞大,有必要还用什么计策么?
F2A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