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倒是本王考虑不周了。没事,你坐那,咱马上修改一下。”
方哲的话让宋扬醒悟,宋扬挠挠头道。
他也没想着劝方哲和他住同一层。
就算方哲肯,别人也不肯,大乾还是封建社会,等级还是存在的。
宋扬虽然好说话,但再好说话也是王爷。
所以没人敢和他住同一层。
能和他住同一个楼都算逾越了,要不是这是天灾以后的新城,宋扬要住个住宅楼都得自己盖大别墅。
刚才宋扬自己是想简单了,觉得自己和方哲于明他们可以住第三层。
宋扬重新拿了一张纸,单独画了第三层,就两家,都是两百平。
正如方哲所想,原本的三楼的四家也有一个是给七叔留的。
重新弄好之后,从上到下就成了:两户,五户,八户。
一共是十五户。
方哲这才松了口气道:“王爷这番设计下官觉得非常合用。”
“其实咱们衙门里真正想着搬进来的不超过十家。”
“这里面十三户,却是完完全全的够用了。”
方哲回来之后也没想着,立刻开始在纸上算着有多少人大概会搬进来。
自己心里有了个数,然后又在衙门里溜达了一圈,和各部门的主管聊了一下。
最后基本确定,实际上想住楼房的只有八户,算上宋扬和七叔宋同也才十户。
这个时代的人普遍是不想离开大地住到悬空去的。
而且在他们的刻板印象里,上下提水也却是不方便。
自来水还在工坊那边试运营,现在虽然已经开始做一些管道铺设的基础工作了。
但是要全面普及自来水,最快也是要到明年年中左右。
所以百姓们还没有直观的体会到自来水的便捷性。
至于下水,这个太好解决了,无论是铁管还是陶罐,都可以胜任。
大乾的烧陶烧瓷技术还是非常厉害的。
敲定了楼体布局,宋扬又给方哲看了这一边的整体布局。
用宋扬的话讲,这地方以后就是住在小区了。
整个这一片称之为一个小区。
里面有小型的绿化带,有水泥地面,还有一个小凉亭。
还别说,宋扬搞得这个还挺像回事儿的。
虽然地方小了点儿,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吧。
到最后整个一片地都被住宅小区占了。
原本宋扬还想着给库房留点儿地方。
后来一想,住宅楼都盖了,办公室也起楼得了。
不用多,起个二层的,库房的地方不就有了。
于是小区这边的九百来平就被全部的、顺利的,用作了小区的用地。
第一个住宅小区,一定要搞得好一些,要让百姓们看到住宅楼的好处,以后推广住宅楼才方便。
其实宋扬也知道,这东西不是一朝一夕的。
要住到楼里面,就要放弃菜园子。
这个物资匮乏的时代,菜园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宋扬只能一方面将住宅楼搞好一些,另一方面慢慢的推行蔬菜集中生产的模式。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蔬菜大棚要搞也需要很多硬件配合。
短时间内肯定还是以平房为主的城市类型。
小区的总体布局敲定。
宋扬开始琢磨起了住宅楼的内部结构。
特别是一层和二层的房间布局。
一层面积本来就不大,要考虑到实用性和美观性。
还要考虑到采光、通风、便捷等各项指标。
经过了两天的琢磨,最后宋扬搞了两个版本。
一楼的两个版本,一个是一室一厅的设计,还有一个是两室一厅的设计方案。
二楼则正好省了一级,一个是大两室,一个是小三室。
方案搞出来,宋扬又把方哲找了过来。
这回方哲也拿不定主意了,这玩意他也不太懂。
相对于当年天灾前的面积来说,住宅楼简直不要太小。
可是相对于天灾之后的土胚房,即便一楼也不算小了。
现在城里的土胚房也就三四十平。
包括宋扬现在住的那个土胚房也只是个三十平的小屋。
现在直接升级到了五十平。
方哲是觉得这两种方案各有优势吧。
像他这种,家里就俩人,住一室一厅还显得宽敞点儿。
而像马成他们家,住个三室的才算勉强够用。
这玩意主要还得看人口。
“王爷。下官觉得这种多房的好一些,家里人多好分配。”方哲犹豫了一下建议道。
宋扬想了想,觉得方哲说的也有道理。
现在这个时代还是得最求人口。
人口多了,自然要房间多一些。
于是,宋扬将方案确定了下来。
一楼八家两室一厅,二楼五家三室一厅。
至于三楼,两个二百平的,宋扬也没着急设计。
他打算和七叔宋同聊一下,看看七叔喜欢啥样的再说。
下午,马成忙完水运衙门的事儿过来给宋扬回报工作。
于明也从忙完了北岸的视察回来。
昨天他回来吃喜酒是临时的,吃了个饭又跑回江北去了。
今天算是彻底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