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城西有一条小溪横出山下,东丈一行直走,来到了一座小山上,升崖远眺,但见汉水浩浩南流,四郊遍野都是难民,拖男带女的涌向襄阳城。
看着四周遍地的流民,东丈皱眉暗想:这蒙古兵定是在四乡加紧屠戮,才令大宋百姓流离失所,一齐涌入襄阳城避难。
东丈作为后世之人,其本身也是个少数民族,对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观念根深蒂固,并不会对这个时代所谓的‘异族’抱有任何的成见,蒙古族也好,汉族也罢,将来都会融汇成大一统,形成一个坚不可摧的大家庭。
可心里没有成见不代表真能看着屠村这样的惨状在眼前发生而不闻不问。
东丈此刻站在山巅,举目往山下看去,只见道旁有块石碑,碑上刻着一行大字:唐工部郎杜甫故里。
料来,这襄阳城,就是这位大诗人的故乡了罢,而襄阳古往今来最了不起的人物,应当还以诸葛亮为最,此去以西二十里的隆中,便是他当年耕田隐居的地方,诸葛亮治国安民的才略,作为后世之人,那自然是如雷贯耳的。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就是出自他口,最后自己也是落得个过劳而死,现在的郭靖,也是这般。
东丈抬眸往远处的襄阳城望去,但见城门脚下皆是密密麻麻的流民,多如蚁群,东丈凝视着远处这个偌大的襄阳城,轻声道:“郭靖,你守得住么。”
就在东丈说话之间,此时的襄阳城门口,又有一大群难民呼啦啦的往城门涌了过来,好似身后有什么在追赶似的,一边跑还一边不住回头张望,他们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更有怀抱婴儿的妇人。
仓皇奔逃之际人群乱成了一团,有的小孩跟父母走丢了,正惊恐的四处扭头寻找爹娘,可那凄厉无助的叫喊却被瞬间淹没在嘈杂的声浪中,他只能惊慌的看着一个个陌生人穿过他的身旁往城门挤去。
而这样的情景还远不止这么一处,更有甚的,孩童跌倒在地被流民踩踏在身上穿过去的情况也不在少数,一时之间,襄阳城外大哭小叫,乱成一团。
此时的郭靖刚来到城头之上,见到此景,不由虎目一瞪,大声喝道:“守兵为何不开城门,放百姓入城?!”
说完赶忙快走几步,来到城楼中间,只见此刻城墙上一排守兵弯弓搭箭,指着难民,扫眼往城下望去,有不听命令擅闯越界的难民已有十来个被城上守军给射死了。
郭靖内心一惊,叫道:“你们在干什么?!快开城门啊!!”
守将见是郭靖,稍稍点头,但并无言语,只是眼神冰冷的盯着城下的难民。
见此,郭靖又继续道:“众百姓惨受蒙古兵屠戮,怎能不让他们进来?!”
守将瞥了眼一脸震怒的郭靖,道:“吕大帅说难民中混有蒙古奸细,千万不能放进城来,否则为祸不小。”
郭靖手指怒指城下人群涌动的难民,大声喝道:“便有一两个奸细又如何?岂能因此误了数千百姓的性命?快快开城!”
郭靖守城已久,屡立奇功,威望早已深入人心,虽无官职,但他的号令守将也不敢不重视,因为守城的官兵们都知道,只凭郭靖一人就抵得上百人,甚至千人,只要有他站在城门上,不管来再多的蒙军都没用。
所以守将只得静静思量,最终在郭靖‘咄咄逼人’的目光下无奈选择妥协,只得下令开城,并同时命人飞报襄阳城太守吕文德。
随着一声声‘开城门’的号令,那沉重的城门终于被守军缓缓打开,乌泱泱的难民看见,不由都升出了活着的希望。
只见众百姓扶老携幼,快速涌入城来,可刚进得一半,只见远处尘土飞扬,蒙古军自北来攻,蒙古精兵铁骑却是一直躲在百姓之后。
自成吉思汗以来,蒙古军攻城,总是驱赶敌国百姓先行,守兵只要手软罢射,蒙古兵随即跟上。
此法既能屠戮敌国百姓,又可动摇敌兵军心,可说是一举两得,残暴毒辣,往往得收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