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卫首领愿意继续依附大明朝,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
老奴兼并了漠南草原北部这么大一片地区,已经和三卫首领的领地接壤了。
他其实挺担心,老奴说服了他们其中一个,而后从侧面入侵辽东。
这样他苦心布局精营的辽沈防线,就相当于鸡肋了。
只要把老奴封锁在建州那个屁大点的地方,对大明朝是极为有利的。
没有了国内的商人给他们输血,将门无法供养他们,老奴自己又不能通过自己去抢掠来维持,他如何坚持下去?
朱由校对王在晋还是比较满意的,在历史上,他就是为数不多,敢于谏言,敢于去办实事的有军事才能的官员。
“大司马的想法是不错,朕也以为是当前最稳妥的方略,不知道诸位还有什么要补充的,亦或不同的意见?”
朱由校任命的这五位总理大臣,除了王象乾和王在晋以外,其余的程国祥、宋应星,军事战略这方面并不是很擅长。
徐光启虽然略知一二,但也不是很突出,他们也自知这方面才能不如王在晋。
再听完王在晋的方略后,他们都没有发现什么明显漏洞,和其余不妥的地方,都表示同意了。
朱由校当即让王朝辅拟旨,将朝廷的战略意图和部署传达给熊廷弼和袁可立。
袁可立的战船舰队虽然还在筹备打造当中,但目前一些常用的战船已经编排完毕。
袁可立的登莱镇,如今已经有大小战船两百余艘,全部都是从各地集齐的精良战船,水手以及战船上的水军,也高达四千余人。
这样规模的海军舰队,负责海上物资和兵员的运送,简直不要太轻松。
而且完全可以调派一半的战船,进入鸭绿江,配合毛文龙以及朝鲜所部进行隔离封锁。
连火器都没有的建奴,想要在陆地上凭弓箭来破开战船的封锁防守,简直是痴人做梦。
明军的火炮只要架在战船上,对准陆地上狂轰滥炸即可,连水船都少的可怜的建奴,根本不具备和明军进行水战的能力。
辽东与登莱两镇密切配合作战,双方互为掎角之势。
不管老奴进取任何一方,另一方都可以及时出兵进行侧面援助,牵制建奴的兵力。
至于分兵攻取,朱由校断定老奴不会也不敢这么去干。
萨尔浒大战的胜败,不止是深深印在了大明朝君臣的心里,也一直被建奴们引以为傲。
自此战大胜了后,老奴用兵就一直是集中主力攻击一点。
要么就是围点打援,但也还是没有脱离所谓的,我只一路去的战法战术。
更不用说现在他连遭大败,手下那些马匪性质的奴兵可就剩那么四五万了,他不舍得也承受不起太大的损失了。
至于林丹汗,他现在也已经是半死不活,成不了气候了。
他这一年来连战连败,每一次的损失又非常巨大,他在草原已经是威望尽失。
除了他自己亲领的察哈尔部和几个嫡系部落,漠南草原上的其余部落都已经不在臣服于他,甚至还直接和他叫起板来。
他这个所谓的蒙古大汗,已经是名存实亡,毫无权威性可言了。
脱离他的那些蒙古部落,一部分接受了朝廷的招抚,率领部众迁徙南下,居住在长城边境百余里处。
为了防止他们起异心,朱由校都是按照敖汉部的待遇一视同仁。
首先就是将他们的青壮骑兵给集中起来,送往宣府镇交由满桂统领,前前后后有一万三千余骑。
这种削弱对方,加强自身的事,朱由校是非常喜欢,有多少他收多少。
因为辽东大规模裁军的原因,军费开支这方面他并没有什么压力,还是与原先相差不远。
而后又派遣官员和锦衣卫北上,将他们重新造册统计,各部的人口、牛羊、战马全部统计起来,然后进行教化。
锦衣卫的任务则是管控他们的武器甲胄,并严格限制铁器流入,防止他们暗中积蓄刀兵作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