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狡兔三窟(1 / 2)

也许是昨天一天太过奔波,沈北北可是睡了个好觉。

今天一早,他就感觉到精神恢复了八九成。

昨天,特调组已经向碧波市的各个分局发布了协查通知,三名案件主要相关人的照片与画像,也被发往了各协助办案单位。

上班还不到一小时,就接到了三个分局的回执报告,说在他们所在辖区,都曾出现过符合受害人谢晓冰以及“邓爹爹”的行踪。时间上,也已经可以追溯到五年前。

何晴所在的信息科,立刻整合了几份报告,在特调组的早会上集中向警员们通报了基本情况:

南城永和街道,是目前发现受害人行踪最早的地方,也是目前已知他们居住时间最长的落脚地。

根据房东的回忆,5年前的2月底,这对夫妻到永和街道附近找房子。刚好他的手上有两套房,一套两室一厅,一套一室一厅,都符合夫妻二人居住。

谢晓冰选择了两室一厅,这证明他们的经济条件还不错。

据房东称,当时夫妻俩说自己是从老家的大厂子内退的。结婚多年没有孩子,来碧波就是想谋个更好的生活。

这套两室一厅还是用邓拓新的身份证签约的,一共两次续约,住了两年半。

期间,夫妻俩还曾询问过房东是否有出售房子的打算,看来是有购买这套房的意向。但房东还没有正式回复价格的时候,他们却突然提出了退租,匆匆搬走。

“这期间,谢晓冰就开始做烧烤了吗?”姚大龙问到。

“没有,据房东称,当时他们还在永和街的街尾盘了一间水果铺子。铺子生意还行,夫妻两一起守着,从早上一直开到晚上九点关店。”何晴看着资料,答道。

“这么说的话,他们以前倒是白天工作,而且工作时长挺久的咯?”沈北北自言自语到。

"这次突然离开后,再发现夫妇俩的踪迹,就是半年以后了。北和区分局汇报说,在辖区的两个居民小区,发现了这二人的租住痕迹。他们分别在嘉禾小区和惠民小区租住了7个月和6个月,随后再次搬家。”何晴说到。

根据北和区的档案调查,此时,谢晓冰和“邓爹爹”依旧是从事着水果、蔬菜的贩卖工作,所在小区的房东和邻居们,也没有发现过什么异样。只说这对夫妻之间话不多,对待他人还都是“刚中带柔”,挺和善的。

因为谢晓冰整天烟不离手的,大家对她的印象,要比“邓爹爹”更深刻一些。

接下来,他们又搬到了东城及北和区的交界处,在友好花园再次租住了一套两室一厅。这一次,房东开始提起,他们开始做起了夜宵生意。

最开始,还只是在小区里练练手。烤串牛板筋啥的也全都有,反响不错。后来,还是得他们小区一位北方大哥的“要求”,夫妻俩试着进了一些羊三宝,开始烤制售卖。

谁知道这一下子,就打出了特色。

附近一些下夜班的、出体力活的,好吃的食客们,都慕名而来。

“当时,友好花园所在的街道曾经也提出,他们的烧烤摊有些扰民,建议他们在附近盘个店。但是谢晓冰夫妇没肯。从此之后,他们好像就推着烧烤车四处走了。最后,就找到了中心医院门口的小巷子。直到两个月前,他们再次搬到了距离这里更近的租住地。”何晴继续说到。

“这么说,在短短五年里,谢晓冰他们就搬了5次家?”廖捷皱着眉头,梳理着时间线。

“没错。加上这次,一共是5次。而在此之前,他们具体是什么时候来的碧波,还有待进一步的查实。”何晴说到。

“大家都有什么看法?现在说说吧!”廖捷鼓励警员们各抒己见。

“廖队,我怎么觉得,老姨这么频繁的搬家,是在躲避什么人呢?”姚大龙首先发言,

“特别是他们第一次搬家时,明明已经向房东打听房子是否出售?显然是已经有了定居的意向。怎么会突然说搬走就搬走,还一下子消失了半年,都查不到其间的居住信息。这不是很奇怪吗?”

“嗯,的确是这样。小何,会后你联系一下这位房东,请他到警署来做个详细的口供。看看有没有什么头绪?”廖捷指示道。

“好的,明白。”何晴点点头答道,同时,她接着往下提出了自己的判断,

“我觉得,友好花园也是一个重要的调查点。谢晓冰的烧烤生意真正做起来,正是从那里开始的。那么最早的顾客,以及了解她职业属性的人,可能会对她之后的人际关系有更深的了解。

甚至,也有可能会存在一直追随着她去中心医院门口买烧烤的老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