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大获成功(1 / 2)

“宣德炉就一下摆出来六个?!两个宣德真品,一个康熙,两个雍正一个乾隆,真是厉害啊!你看这雍正仿的水准倒是最高,跟宣德真品看上去毫无二致啊。”

两个人站在明亮的展柜前,对着大大小小造型各异的六个泛着黄光的古铜香炉在品头论足。

“嘿,汪老,您过来看看这对珐琅彩凤尾尊,康熙官窑的!”一个中年人招呼正在驻足观看一只雍正官窑釉里红大碗的老者。

老者有点不舍的离开面前的展柜,一走过去双脚就又被粘住了。“这器型可太少见了啊!哎,小梁,咱们在什么地方见过一只差不多的来着?是在国博吗?”

“呵呵,汪老您忘了?咱们是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见着的啊,国博没有这个器型。”

“对对,是在台北故宫。可这成对的,应该算是这世上的孤品了吧,这承简博物馆的藏品还真是不能小觑啊!”

“可不,人家这私人博物馆的玩意儿,可比咱们这些公立的都档次高了一大截了。”

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围着地中间的展柜慢慢的转着圈,还不时的推推鼻梁上的眼镜。旁边的一位穿着得体妆容精致的中年女人问他:“老吴,这个跟咱家的那个很像啊,你看是不是差不多?”

眼镜男人叹道:“差不多?差大了啊!人家这翠毛蓝太白尊可是正经康熙官窑的,咱家的要是能跟它一样,那你早就住上汤臣一品的房子了!”

“这个就能换套汤臣一品的房子?!”

“不光能换,还有富裕呢。不过谁也不傻,会拿这宝贝去换个水泥房子,搁我我是打死都不会换的。”

“那你成天花钱往家弄那么些瓶瓶罐罐的干啥?有看好的房子咱多买两套不好么,这价钱都蹭蹭的涨。”

“这是文化!这是传承文化好吧。你那些破房子早晚有一天得跌的稀里哗啦的,这些宝贝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啊!”

“咱家的又没有人家的东西值钱,搞来有啥用?”

“钱钱,你脑袋里就有钱,好像我缺过你钱花似的。咱家的那个虽说值不上一个亿,那好歹也是能值个百八十万的,而且以后还会越来越升值的。”

“行行行,一说这个你就都是理了。”

像这样的窃窃低语,在很多个展柜前都在进行着。忽然一个稍大的声音发出来:“我靠!这特么简直就是壕的没有人性啊!”这是一个胖胖的家伙,看着展柜里摆了三层的小杯子发出的感慨。

他面前的展柜里分三层展出了十一只各种款式的压手杯。摆在最上面的是三只大明成化年官窑的小巧晶莹的白色杯子。正是这一组三只成化年的压手杯让这位没控制住的来了一句。

收藏圈谁不知道拍出两个亿天价的那只成化鸡缸杯?这明晃晃的并排摆着三个,而且明显比那个鸡缸杯还要精致漂亮,这不是想把人刺激的瞳孔出血么?

胖子见展厅里的人都在扭头看他,连连朝四下里点头作揖,表示道歉。

在另一个展厅里,骆云峰和常春华陪着陆岩松和谢元礼、冯旭这三位,正围在一个展柜前交谈着。

“冯老,您确定这口缸是成化官窑的?”陆岩松隔着高透亚克力板看着眼前的九龙海水纹的直口缸问到。

冯旭点点头:“院长,这成化年间虽然官窑出的基本都是小器型,可资料记载中也能看到是烧造过为数不多的大器型的。”

他指着透明罩子里的直口缸接着说:“您从这青花料子到施釉的厚度来看一下,是不是跟咱们院里的那只成化青花将军罐是完全一样的?”

“呵呵,冯老你是这方面的专家,我可没有你的那份眼力啊!”陆岩松先自谦了一句。

谢元礼在一旁道:“院长你也别太过谦虚了,你也是专攻瓷器出身的,这可瞒不了我们俩,呵呵。”

“嗯,我看着也是所有特征都和成化青花的特征完全吻合!既然冯老也是这么认定的,那这口缸应该是目前已知存世的最大的一件成化青花瓷器了。”

“呵呵,老陆,这家伙算妥妥的一级国宝了吧?”冯旭问。

陆岩松环顾四周看了一下,最后目光落在骆云峰的身上。“小骆啊,国宝这两个字放到外面值钱,在你这里可就不值钱了啊!”

“陆院长您这么说是什么意思啊?小子我没大明白啊。”骆云峰问。

“这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你这承简博物馆的国宝都跟农贸市场的大白菜一样摆的到处都是,可不给人一种不值钱的感觉么!”

几人听到陆岩松这话,都是低声笑了起来。

“陆院长,让常馆长在这里陪你们继续看,我先去安排一下午饭,等下时间到了你们一起过来用餐哈。”骆云峰拱手跟几人告了个假。

“小骆,别像昨晚弄得那么麻烦了,我们都岁数大了,简单一点就好。”

“行,那我安排点清淡的,春华你陪陆院长和老师先看着。”

等到骆云峰出了博物馆,见大门处还有很多的车陆陆续续的在往里面来。国庆假期七天乐,再加上高速公路也免费,出门来玩的游人还真是多,偌大的峰林海府园区停车位都已经满了。

远处海边沙滩那里更是热闹,到处都是抓紧享受今年最后的温暖海水的游客。

海面上四条快艇不断的在大小明山岛和岸边码头之间来回穿梭,那艘洁白的双体机帆船跑的稍微远了一些,已经在远处小明山岛外的海面上了。

游艇码头西侧的那片沙滩上,十几台四轮大脚沙滩车在轰鸣着跑来跑去。天上还嗡嗡的飞着两个动力三角翼伞,坐在上面的年轻女游客不断的跟下面的家人挥舞着双手。

靠近东边海角的碎石滩那里,有不少人手里拎着塑料桶,手上拿着夹子在赶海。只要翻动石块,就会有小赤甲红螃蟹跑出来,然后很快的被夹住扔进水桶里。

更远一点的石滩上,有不少人在敲野生的海蛎子。甚至有人弯腰用刀子将牡蛎壳撬开,直接就挖了里面的肉放进嘴里品尝起来。

这种外壳带着点淡绿色的野生牡蛎虽然个头并不太大,可却是随着每天退潮都能暴露在礁石上晒到太阳的,远比那些一直沉在网箱里不见天日的人工养殖海蛎子味道鲜美的多!

在赶海的人群前面不远处,海角石崖下面坐了一排安静的钓客。他们对远处的热闹耳不充目不视,只是专注的盯着水面或是挂在海竿前面的小铃铛,随时准备着拉起鱼竿。

海滩上的人们,都在抓紧享受这一年中最后的一个假期,在秋日的暖阳下尽情的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