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间之间用竹制的栅栏和竹编隔开,还需要一些门帘,这个用粗布做就可以。
还需要准备更多的碗和筷子勺子,这些都需要去采购。
家里的人分成了四拨,大伯负责找人改造厨房和修整一下大堂还有后院的院子和房间;二叔负责找人制作竹子栅栏和竹编,还有一些竹子编的碗垫之类的小东西;洛老头负责找木匠打新的桌椅和长凳;家里的妇女就负责采购碗筷,缝制粗布门帘。
每个人都有任务,就连洛蓉和洛萍都要负责编制挂在包间墙上的络子,洛芜建议可以编成稻穗样式的,这样既好看又有农家风味。
就这样过了几天,到了洛芜要去柳家回访的时间了,店里也快装修好了。
这次和赵芷然约的是下午,因为她们今天上午才有时间从县里过来,要到下午才能休整好。
店里的装修已经到了最后清扫的阶段,今天一大早,洛方氏就带着两个儿媳妇和两个孙媳妇加上四个孙女还有四个小不点儿来到店里打扫。
家里除了双胞胎还有大堂哥的儿子五岁的洛豆豆,二堂哥的闺女三岁的洛甜甜。四个小家伙看到这么大的地方兴奋地直蹦,到处跑来跑去,洛甜甜迈着刚会跑的小短腿追在洛念后边“小姑小姑”叫个不停。
因为准备明天开张,所以今天摊子上的生意就停了,家里所有人都过来了。
大家齐心协力地忙了一个时辰才把店里整理好。
洛芜叉腰站在店门口看了一遍,满意地不行。
一进门就是错落有致的摆放着十二套桌椅,看起来不会乱又留出足够的空间给人走路,也不会挨得太近让客人失去隐私感。
桌子是原木色的,洛家就没有改,这个颜色挺明亮的,配套的说是椅子其实是长凳,围在桌子四面,一桌最多可以做八个人。
在桌角贴着一块小木牌,上面写着壹贰叁肆等序号,到时候点单可以直接报序号,也不怕上错菜。
大堂的两侧隔出了八个小包间,小包间的隔断是一根根竹子,竹子的下半部分围了一圈竹编,所以这算是半隔断了,既保留了隐私又不会和大堂完全隔开。
每个小包间里都有一张大一些的桌子和八张椅子,墙上挂着自己编的络子,加上粗布的门帘有一种别样的风味。
八个包间的门帘分为四个颜色,每两个包间颜色相同。洛芜想了几个名字,分别是一展间、双喜间、三好间、四通间、五福间、六顺间、七星间、八仙间。
这几个名字获得了一致好评,其实这也是洛芜从现代学来的,她其实是个起名废来的。
柜台放在了大堂里面,正对着门口,客人进来也不会看不见,中间还留了一个过道,确保能走到柜台。
厨房和大堂之间没有完全打通,只开了一个很大的窗户,到时候就可以从这个窗户里点单,传菜,上菜。厨房里一应俱全,一侧是摆在一起的五个炉子,到时候可以做砂锅粉,这是洛芜想要新加的菜。
另一侧是两个大铁桶,铁桶下面是两个炉子,在这里面做麻辣烫和关东煮。
另一侧是上下两排烤架,用来烤串的。
和厨房紧邻着的一间后院的房间被改造成了备菜间,到时候从里面把需要的菜都备好了,点单了之后直接把相应的东西拿过来加工就好了。
厨房的这三侧放着相应的工具,另一侧就是开了窗户对着大堂的那一侧,这一侧的面挂着一个大大的木板上面标好了店里的菜色和每道菜的价格。
洛芜还在临街的靠窗的地方加了一排连起来的小桌子,再放一排小凳子,到时候可以方便一个人来吃饭的人坐在这里,就像便利店的桌子一样。
打扫完了之后,就该回家拉菜了,乡下的菜比较便宜,他们决定还是从村里买菜,每天运一次就可以了,提前放在后院也比较方便。
洛芜和家里的女孩子在店里等着,家里的壮劳力回家拉菜,一辆驴车和一辆人力车同时出发。
下午他们还要留在店里备菜,洛芜要去柳家看赵芷然了。
洛芜想着以后家里也在镇上开店了,她又在镇上认识了这么多人,而且以后的织布工坊她也准备开在镇上,或许她可以开始考虑在镇上买房子的事了。
看这个趋势老宅最后也是要在镇上买房子的,就是不知道攒到多少钱奶才舍得买了。但是最晚不会晚于豆豆启蒙,如果大伯准备让豆豆读书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