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三百七十章 忽忆臣去在今年(1 / 2)

雨后的河南府温度上升,日升正中。

黄河大桥下的船只往来不休,倒是见不到渔民捕鱼。

再等上一个多月,渔民才可撒网,即农历五月末。

只管两畿之地,其他地方不管。

到这个时候,渔民们其实没时间打渔。

渔民有地要种,或帮别人种。

黄河岸边的田地正在播种籼稻,先把苗育出来,等苗长高,气温也高时,再插秧。

四月中下旬,河南府开始插秧,继续向北,要再过半个月。

往年采用风选种,搭一个台子,有风的时候种子搬上去往下抛,先落的是好种子,被吹远的是不好的。

这样需要把选出来的再选一次,次数越多,好种子的概率越大。

今年盐的价钱便宜,按照报纸上的要求,种地的百姓纷纷来到各处修好的池塘。

水泥抹的,像小游泳池。

先把一张细孔网放进去,用重物压住,按照稻谷的密度来配盐水。

这种新的籼稻水和盐要分别为一百斤和二十斤,粳米则是二十二到二十三斤的盐。

搅拌好,百姓带种子过来扔进去,等一部分沉下去,上面飘着的用抄网捞走。

下面的起之前放的网,就倒出来了。

后来的百姓要继续的时候,看密度,降低了加盐。

盐由大唐朝天下基金出,从海州海边直接运过来的盐。

蜀地的盐可舍不得这么干,井盐比海盐干净,除非海盐继续处理。

盐水泡过的种子,直接放到旁边的池塘里洗,捞完,再换一个池塘洗。

洗完官府给调好的石灰水浸种,之后才催芽。

一套流程下来很麻烦,时间也耽误好多天,百姓却照着做,产量高,而且不容易害病。

其他地方准备种粳米和春小麦的,同样如此操作,盐水的比例调整。

“再过些日子,黄河两岸即成绿油油一片。”

李易在桥上走,看泡水的地,岸边的小草先绿,树也发芽。

种冬小麦的地方不在河边,河边留给水稻,那里已经绿了。

黄河边成群的鸭鹅游来游去,不时叫几声。

桥上人来人往,躲着李隆基的队伍,今天大家要过河,去黄河北面,车队走了三个小时。

“今年瞧情况,有大的灾害?”

李隆基鼻子吸吸气,黄河的味道,空气含水量比别处高一点。

“应是没有。”李易查过资料,包括各地的县志,让小机器人查,他看不过来。

今年开元七年,许多事情不会发生。

像张孝嵩救拔汗那王,大食总打那边的人,历史上拔汗那王献了一匹马、一峰骆驼,张孝嵩就打过去。

白衣大食去年吃了好大的亏,根本恢复不过来,哪有闲心打别人,正舔伤口呢。

还有册立苏禄为忠顺可汗,苏禄出兵之后,大唐没办法,还得给他钱财。

现在给他个屁,要不是李易组织,张孝嵩他们都想继续攻击。

今年有个应该顶着历史上后突厥军队,在在平卢等州当大史的宋庆礼会挂。

还有好几个月呢,李易也不知道对方挂不挂,因为那个地方现在大唐派了一堆,也不要顶后突厥。

就是东北靠近山海关的一片,契丹所在。

理论上渤海王也挂,过去的队伍给其留了药物,挂就挂吧,没办法。

“平卢军有个大史叫宋庆礼?”

李易想到这个人,顺嘴问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