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木布泰面对这样的军国大事,她的考量很简单。
保护儿子的安全!
“摄政王是不是已有决断?”
多尔衮道:“八旗王公支持暂避冯贼锋芒,待到日后我大清有能力克制武锐军火器之时,再杀回来,只不过以洪承畴、范文程为首的汉臣汉将则认为一溃必是千里,冯贼绝对不可能让我大清掌控山海关,一旦撤出北京,冯恺必定会追至山海关,夺关之后重兵驻守,然后再回头夺取天下,而我大清也将彻底错失这次占据关内天下的机会!”
布木布泰蹙眉道:“那武锐军竟然强到连八旗军都不是对手的地步?”
多尔衮点头,沉声道:“太后只知道阿济格兵败,但败的何等惨烈却一无所知,可以说在我大清没有克制武锐军火器之策,或者没有拥有同等火器,进而抵消掉武锐军武器优势之前,我大清远远不是武锐军的对手。”
布木布泰默然,很显然她根本没预料到事态竟然会演变到如今这地步。
她太清楚多尔衮是什么人了,这就是大清国绝对的枭雄,朝堂上一手遮天的摄政王,战场上所向无敌的盖世猛将!
在她的眼里,多尔衮固然是她们孤儿寡母最大的威胁,但并不妨碍多尔衮也是大清国所有臣民眼里的英雄。
然而这位为大清国立下无数战功的摄政王竟然想到了逃离,眼睁睁看着好不容易入关的八旗军如同丧家之犬一般逃回关外。
武锐军的强大竟然让这位满清的大英雄都生不出对抗之心,竟然要避敌锋芒,布木布泰感觉有些不可思议。
布木布泰不知道的是,多尔衮根本不想走,而且极度不甘心!
正如洪承畴等汉臣说的那样,这是大清国最好的一次机会,错过了这次机会,大清或许永远也不会再有踏足中原的机会。
因为多尔衮很清楚,和腐朽没落,已然丧尽人心的大明不一样,新生的王朝也是最为强盛的时候,华夏历朝历代几乎没有例外!
当初蒙元面对中原如火如荼的贼寇,同样是难以抵挡,最终被赶回草原,可你要说那个时候蒙元就无再战之力,那也是纯扯。
永乐皇帝五征漠北,这才算是将黄金家族的脊梁骨给打断了去。
任何一个朝代只要延续百年,战斗力是必然远远无法与开国时期相提并论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所以说大清国遇到了最好的时代,否则就凭大清国区区数万旗兵打服如同一盘散沙的草原诸部还行,想和强盛的中原王朝争锋,完全就是自取其辱。
现在梦醒了……
多尔衮信天命,皇太极死了以后,帝位空悬,他多尔衮本身拥有绝对的优势坐上那个位子,然而大清国内派系林立,就算他足智多谋,就算他勇冠三军又如何?
皇太极在世之时推崇汉人制度,所以才会不遗余力的去招降洪承畴这样的汉人大儒,也正因如此,大清国帝位传承也奉行汉人那一套。
比如父死子继,比如嫡长继承。
不管是不是因为汉制之因,总之皇太极之子豪格成了他最强的竞争者,最终双方权衡利弊,相互妥协,福临得以继位,是为顺治帝。
对于这样的结果,多尔衮只能觉得天命不在其身,而大清国自父汗到皇太极心心念念想的都是入关,最终却都没能得以实现,而他多尔衮身为大清摄政王,却率领八旗勇士杀入关内。
时值大明帝国日薄西山,社稷江山已是摇摇欲坠,落日黄昏和新生朝阳,天命不在大清还在何方!
李自成,草寇尔,岂能与大清国相提并论!
可冯恺出现了,就好像是上天为了拯救汉人社稷,特意在这片土地上降下了一位救世主,武锐军凶悍的战斗力,让大清国引以为傲的武力,成了彻头彻尾的笑话。
无数次,多尔衮单枪上指喝问苍天,为何要对大清国如此不公,为何不肯给大清国一丝一毫的机会!
难道就因为这片土地世世代代都是汉人统治,就不容外族染指!
苍天何其不公!
然而再多的怨愤也改变不了现在大清国面临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