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别墅预热】(2 / 2)

而自己开发的‘卖期房’不会特意去炒热地产,因为自己卖的是别墅。

但是肯定会被人拿去模仿,降低了买卖门槛,所以算功德无量。

至于‘公共房契’,一开始是一个惠民的政策,只是最后被人学歪了而已,不信看下面。

霍英栋首创“公共契约”的形式,即每个业主买楼时,都要签订一份关于承担共同责任和费用的公契,包括将来楼房倒塌时,每个单元折回若干地皮,折成多份,可以按买楼时的价钱多少来摊分,都一一列明。

后来在港岛普遍推行的业主立案法团,便是在公共契约上发展起来的,业主权益赖以保障。在港岛社会,可以说,公共契约的出现,也是一件意义非凡的事情。

不过因为自己决定在1955年才开发高楼,肯定是落后霍英栋1954年开发四方街,所以这些首开先创,还是让给他吧!

注:四方街是开发的100幢5层唐楼,每幢唐楼面积较小,市民比较容易接受每层的价格。

......

习惯看《东方日报》的市民,都在最新一期看到了两条关于跑马地澜湾别墅的信息。

一条是新闻,详细的报道了澜湾别墅的详细信息,别墅外貌和面积等都有记载,略带夸张的形容了澜湾别墅的舒适、高端。

一条是广告,广告内容一看就能提起人的欲望,勾起华夏人安居乐业的梦想!

“首付5万港币,分期付款五年,就能买一幢5000平尺的别墅!我顶你个肺啊,我们一家人租个1000平尺一层的唐楼,光顶手费就得2万港币,每月还得支付450港币的房租。最重要的是,这还不是自己的房子,亏死我了!”一名刚来港岛的内地商人仰天长叹。

华夏人都有‘居者有其屋’和‘安居乐业’的传统思想,租赁的房子毕竟不是自己的,商人早有买栋唐楼的打算,只是最近港岛的房子太贵,而且又需要一次性付清,以至于和商人想把钱做点生意的想法相冲突。

目前的一幢唐楼价格也要十多万港币,也不便宜,还得一次性付清。

商人越想越觉得这笔生意还算,分期付款房子,正好可以把资金拿去做生意!

“4月18日开售,恩,我一定要去看看!”

.....

“这吴光耀又在折腾什么,你房子都没有建好,听说连地基都还没建好,别人会买你的房子?”身为铜锣湾扛把子的利家长子利泽铭说道。

利孝和自上次和吴光耀发生矛盾,自己还吃了亏,一直对吴光耀就不感冒,也附和道:“到时候可没人当这个傻瓜,这吴光耀也会成为港岛的笑话!”

“那倒未必!”

利孝和一听哥哥说这个话,不满的说道:“大哥居然也看好这个事情?”

“我的意思是吴光耀的亲朋好友,可能会买个几幢,哈哈!”

利孝和被大哥的玩笑也逗开心了,然后附和起来!

“哈哈,终于可以看到这小子的笑话了!想做地产,他还年轻了点!”

此时港岛的地产商,要么是英资、外资,要么就是这些大家族的人。

毕竟这时候的房地产投入很大,可没有提前回笼资金的说法,所以地产业门槛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