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已是大半日。
文人骚客纷纷提笔留作。
除了那名屡试不第的老解生外,其余人请来的也是延州名士。
“昔日范文正公作岳阳楼记,千古流传,不知我这白云楼记可否得其万一?”
“见笑见笑!”
至于武将也有能诗者,昔年曹翰金殿献诗,得到太宗奖赏封官许愿。
而种谔文武双全,提笔赋诗一首。
仆役举案至奉章越面前时,蔡确已是写完了。
蔡确此刻没有多少心情,随笔写下了一首应酬诗。
“度之,我知你心头不畅快,随手应酬几个字,咱们便回去复命!”
章越勉强笑了笑,想起蔡确曾经对自己的困惑,种谔对自己的敌意,自己意不能平!
而郭逵与韩绛之间的分歧之大,自己还不自量力想要修补二人关系。
夺取横山悬了,前线的数万将士,几十万民役的付出,大几百万贯的钱粮,陕西河东两路数年的积蓄,眼看就要功亏一篑了。
还有官家夺取横山的决心抱负,庙堂诸公的争吵不休……
想到这里,一个声音对章越说,这個世道完了,你再努力也是弥补不了,算了吧,区区人力岂能扭转大势。
再想到潼关前,百姓的兴亡之苦,章越又略有所思。
此刻晚霞远山,落日镕金,长风从耳旁耳过,俯瞰洛川激流回荡。
章越看了一眼不远处的郭逵,种谔等人,当即提笔写下。
“耳根但闻风铁音,冷冷上有浮云容。与卧苍狗,下有惊湍,澎湃奔流霆。”
……
章越写到这里笔锋一转‘忆昔文正公,分符握节尹西疆,声名遐迩流芳声’。从写景至范文正公当年知延州之事……
范文正公虽无赫赫之功,但狄青,种世衡,郭逵都是经他提拔,从行伍至封疆……
写到这里,章越澎拜下笔。
“惜余才疏生晚后机会,不及奋笔为拟燕然铭。雄心霸气龙韬虎略见无复,空闻燕鹊鸣幽扃。当时风景今尽易,惟有风光山色无年龄。”
写到此刻,众将簇拥着郭逵离去,而不少延州的名士这时候方才得以登楼,他们见章越提笔书文。
“此人是谁?”
“新任秦州通判。”
“是进士出身否?”
“不知。”
文士们不过赋诗而已,却见章越提笔挥毫,一般即景作诗不难,但要即兴而赋倒是不易。
那名引‘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典故的老解生,眼见延州名流文士本是三三两两过去,然后便站在这位年轻官员身后定住了挪不动脚步,渐渐的人越来越多,此刻都站在那名年轻官员一声不闻。
老解生本料定延州当地,无一人才华可及自己,眼前竟给一名年轻的官员夺去了风采。
通判又如何?
甚至进士又如何?
哪怕是进士出身的人,他们写的不少文章也是拿去添柴也不配。
哪有即兴文章可言,多半是事先抄好的,如今默出然后今日来这白云楼争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