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朝贡(1 / 2)

经筵日,天子朱佑樘令人拿出一封奏章给到李杰。

“林爱卿,你且看看这份奏章,朕的大明对于琉球是不是太过纵容了?”

李杰恭敬的接过奏章细细品读,奏章是由锦衣卫呈来上的,其中记载了琉球使节贿赂福州市舶司主官,企图绕过朝廷私自贸易。

奏章中对于何时何日由何人行贿条目俱全,能够如此清晰只怕那位主官身边早已暗中埋下了探子,看完全文李杰的第一印象就是锦衣卫当真是无孔不入,暗叹无数,如此隐蔽之事还未正式开始便已经知晓其中细节了。

市舶司是专门负责对外海上贸易之事的,明朝的海禁所谓的“片帆不得下海”只是禁止私人海上贸易,官方仍旧与各国普遍存在着贸易关系,不过并不叫贸易而是称之为“朝贡”,由贡使携带贡物入朝,大明官方遵循“厚往薄来”的政策进行贸易。

虽然是厚往薄来,但由于海外进贡之物大多属于珍惜之物,而回赠的往往是丝绸、瓷器、铜器等物,对于官方来说仍然属于厚利,朝廷之所以禁止私人贸易,一来是为了应对沿海倭患,二来是垄断海外贸易独享其利。

明朝初期,由于沿海倭患严重,国朝初立政局未稳,加之三佛齐事件严重的威胁了帝国南疆的安全,朱元璋于洪武四年就颁布了海禁的命令,之后屡次打击私人海外贸易。

到了明成祖时期,一来因为洪武年间自三佛齐灭亡后,马六甲海峡海路不通常,朝贡贸易陷入了低潮,从而导致了香料、药材的短缺,二来当初靖难之役从法理上来说还是属于得位不正,亟需得到认可,塑造万邦来朝、抚驭万国的盛景,于是郑和下西洋就应运而生。

自土木之变后,国力大损朝廷无力给来往番使提供护卫,朝贡贸易频率逐渐降低,但是海外贸易除了利润丰厚,还有一些稀缺资源也是不可或缺的,如铜、硫磺等物资,琉球自然就出现在了朝廷的眼中。

琉球地处海上交通要地,琉球的南山政权、中山政权、北山政权分别同大明建立了密切的朝贡关系,琉球的财政收入也是主要靠从事中转贸易,琉球本身就产硫磺,另外大明所需的胡椒、香料等则是通过暹罗泰国、爪哇、满刺加马六甲购入。

总体来说琉球相当于一个大型的中转平台,以自身特产以及别国特产从大明换取物资,在转而兜售别国,李杰了解其中内情打算给天子好好说说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好处。

“陛下,我朝对于琉球太过优待,为了方便琉球入朝,特地将泉州府的市舶司转迁至福州府,允其一年三贡,贪心不足蛇吞象,理当严惩!”

说完话锋一转:“不知陛下可知晓掮客这一职业?”

“掮客?这是何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