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农工商(1 / 2)

傍晚,韩家小院。

韩母今天特意包了一大盆饺子,猪肉馅的,孟小杏和红花两个人狼吞虎咽,吃的一嘴油,一边吃一边嚷嚷着‘好吃,好吃’。

大姨看到两孩子的吃香,不禁叹了口气。

“唉,老三啊,真是羡慕你们城里人,你说当初我们为什么就没想起来进城呢?守着那两亩地有什么用,一天挣个一毛一的公分,还要养活一大家子人,吃也不吃饱,得亏这些年没在闹什么灾,否则也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

韩母瞧了一眼大姨,这话她也不好接,只得安慰道。

“大姐,现在日子越来越好了,您想开点,未来一定会过上好日子的。”

大姨转头瞥了一眼韩母,垂头丧气道:“是,日子是越来越好了,但那是你们城里啊,去年刚刚大规模调整过一次工资,可是咱们乡下,以前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一眼就看到了头,一点希望都没有。”

说着说着,大姨的眼眶就红了,伸手摸摸了雷。

大姨口中的涨工资确有其事,去年,中样下发文件,决定给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涨工资。

这封文件,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计划经济体制下,不论是生产任务、采购、人员定额,还是人员工资,全都要按照计划行事。

市场经济下,如果一家单位要调整职工工资,领导直接拍板就可以了,但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并不是这样的,厂领导无权决定工资涨幅,同样的,厂领导无权降工资。

一切都要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想要调整职工工资,必须中样出文件,地方定细则,指标下达之后,向主管单位,层层报批。

审核通过,主管单位给企业下方多少调资指标,譬如主管单位给100个指标,那么企业就可以给100个员工调整薪资,可以不足额,但是不能超额,多一个都不行。

而77年这次工资调资的范围非常大,每个单位有40%的人可以上调工资。

上一次如此大规模的调薪还是在64年,距离这次已经过去了十三年,相当于在这十三年里,绝大部分人的工资一毛都没动。

虽然77年调薪的范围很大,但是也只有40%的人调了薪,意味着依然有60%的人没有涨工资。

每当企业调薪人员名单一公布,那场面真的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为了分配好指标,不论是职工,还是领导,全都是绞尽脑汁,费劲了心思,各种手段层出不穷,有人哭,有人笑,有人激动,有人欢喜,有人忧伤。

韩家的几个儿女中,大哥、大姐参加工作早,资格老,顺利的拿到了指标,二哥为人木讷,不善交际,加之参加工作的年限低,没能如愿的拿到指标。

令人出乎意料的是,同样参加工作晚的二姐,却拿到了指标。

当时,二哥韩春生还为这件事生过气,一见面就嚷嚷着不公平,让人啼笑皆非。

韩母看到大姨抹泪,心里暗自焦急,可是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对方。

正在此时,韩母的目光忽然看到儿子,心里想着。

‘对啊,春明是大学生,他肯定比我会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