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府是如今大宋事实上的都城,以这个王朝强干弱枝的传统,自然会在都城驻扎重兵。
但这些军队要分守各处,大部分都不可轻动。
可使用的机动兵马本就不多,还让道君带走了其中最精锐的一部分作为南幸服从,剩下的机动兵马又大半交给了梁方平和何灌,
然后,这两个坑货一箭未放,就将军队丢了大半。
梁方平部驻扎在颍昌府,离南阳府相对较远,又是看到了同军杀来才溃散,两条腿的步兵自然逃不过六条腿的骑兵。
最终,跟随其人一路逃到临安的仅剩下三人。
同军很快就要攻到城下,具体负责临安城保卫战的李纲急需了解敌军的情况,乃放梁方平进了城。
只是,梁方平虽然见到了同军,但彼时形势极度危险,其人只顾着上撅着屁股逃跑,哪里还有胆子关注其他?
同军的追击部队有多少人,开封府十六县中有多少已经陷落多少还在坚守,汝州的情况又怎样,等等,梁方平皆一问三不知。
除了给本就惊恐不安的京营兵马带来恐慌,其人的回归起不到一点正面作用。
随后赶到的何灌到底是行动果断,还没看到同军就跑,比起梁方平从容了不少,竟然带回了近千人。
得知梁方平被放进了城,何灌也请求李纲放自己入宫觐见天子,以当面陈述自己的苦衷,并愿意将功赎罪为保卫临安尽一份力。
李纲却不相信连汝州都不敢保的懦夫有胆量保卫临安,加之此前询问梁方平就积了一肚子的火,当即拒绝了何灌的请求。
没过多久,得到李纲汇报,赵桓传下口谕——何灌不许进城,所属人马驻守临安城东南角,以继续收拢溃兵,并做好抵御同军进攻的准备。
大宋朝廷迁都南阳府仅半年时间,便遇到大敌入侵皇帝临战逃跑的局面,本就人心不稳,梁方平、何灌两部人马接连溃败,肯定会导致人心大乱。
李纲不放何灌进城,也有一方面是担心离了其人的弹压,城下的溃兵搞不好就会直接四散而逃,而将恐慌带到更多地方。
得亏大同正乾皇帝行事堂堂正正,不屑于搞偷袭,开战前就发布了《讨宋檄文》。
且开战后同军又在京东西路迁延了十余日,直到拿下整个京东路才兵分数路征讨大宋,给了后者大半个月的备战时间。
即便如此,受限于层层掣肘的军事管理机制,这点时间还是远远不够大宋王朝完成全国范围的大战动员。
赵桓即位后就立即遣内侍梁方平带兵前出颍昌府,其实是寄希望其人靠前防御,以给朝廷争取宝贵的应变时间。
但梁方平战而不备遇敌即溃,不仅没有起到半点阻敌的作用,还将同军即将攻入南阳府的恐慌一路带到了临安城,让本就慌乱的人心变得更加惊恐。
道君朝中后期,童贯、郑居中、蔡攸先后执掌过枢密院。
三人之中,仅短暂挂职的童贯比较知兵,枢密院在其手中职能发挥总体还算正常。
继任的郑居中进士出身却一心钻营,蔡攸又不学无术整天神神鬼鬼,二人皆唯天子心意行事,倒是方便赵佶乾坤独断。
可时日一长,枢密院的相关职司也就废了。
实际上,内禅之后,蔡京、蔡攸父子便跟随太上皇南幸,枢密院也基本停止运转。
以至于大战将起,赵桓只能抛开枢密院,依靠刚刚出任兵部侍郎的李纲组建亲征行营,以准备临安城保卫战。
临安城中的禁军足有一百二十个指挥(编制数),正常情况下,靠这么多人守住面积比东京城小得多的临安城应该没有多大的问题。
但李纲就算再不知兵,也知道守城不能死守,城外必须有军队牵制敌人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