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丘群山绵延壮阔数千里,位于徐国以北,隶属徐国。
版图虽说划归在徐国,实则是一个三不管地域。它北对大楚王朝,右侧为东秦帝国,看上去貌似三国屏障之地,实则算是三国的边角旮旯。远离各大都城不说,更是群山连绵几无平原,山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自古以来都被视为穷山恶水,神嫌鬼弃。
只不过山高水长,总有万物生长。
万丘山区固然是艰险难存,但总有人若为自由故……好吧,犯了事的,躲战乱的,无所事事的,妄想淘金的,当然,也有喜欢跑地图开荒的……。
总之,只要有水有空气,气候不像南北极啥的,人类总能生存并繁衍,无数年下来,形成了特有的栖居地。
话说万丘群山如果不是其间太多天险沟壑,无法形成有效的交通网络。这是一个无法被掌控的数千里辽阔的区域!它迄今为止没有出现过统一的政权,否则万丘群山早就成为了一个国度。
群山之中各个栖居地或村或镇或县,极少有相邻,大多隔了几座山甚或十几座山,你以为隔了几座山算相邻?
一个青壮年在无负重的情况下要想翻越一座大山,如果是经常打猎采药的大山,熟门熟路的估摸需要四个时辰。要是那些没有去过的大山,你运气好一天到晚累死累活的或许能看到在山的那头有没有蓝精灵。
要是运气不好,那就是可怜山中成枯骨。
好吧,说错了,能留下骨头的其实算运气不错了。
其实交通的极度不便不算大事,在山沟里绕行七转八转的总能看到山的那头海的那头,所需无非是时间罢了。
真正让人畏步的是那些猛虎豺狼蛇虫毒障,再加上穷山恶水出刁民,天灾战乱出强盗的,出行自然变得艰难无比。
可是,人走是要走出去的,于是大家首选就是抱团。在遍布绵绵大山之间的各个村镇邑里,自发形成了各种武装势力。再加上一些啸聚山头的强盗窝,流匪之类,整个的万丘群山那叫一个错综复杂。
混迹其中的你如果想死在床上,全靠胳膊粗。
谢家堡就是属于胳膊粗的那一类。当然,它不光胳膊粗,大腿也够粗。在谢家堡方圆三百里之内,都算是它的势力地盘,虽然没有官方盖章,但人家胳膊粗啊,说是捞汁的地盘捞汁做主,你能咋滴。
别小看这三百里,这其中包含了三个村,一个镇。总固定人口大约五万,这个数值不大,撑不起谢家堡在外的赫赫威名,让谢家堡威名远扬的是它下辖的一个镇:“商镇“。顾名思义,简单粗暴,就是一个商业镇。
只要人想活的稍微滋润那么一点点,在深山老林里的自给自足是远远不够的。走郎贩货的商业行为必不可少,于是自然的形成了各类大大小小的市集卖场。
商镇算是其中的佼佼者,其中常住人口两万多,而流动人口超过十万!是名副其实的方圆千里第一市集。话说能让一个偌大的市集在乱糟糟的万丘群山之中生存下去,靠什么?
唯胳膊粗尔!
谢家堡看名字就知道是属于家族传承势力,谢家自百多年前徐国分裂之战后举族迁移至此。据说谢家迄今已经延绵千年来,底蕴极其深厚。只可惜百多年前的分裂之战让谢家元气大伤,只能远走群山,以求生养生息。
百年前率领家族的那位谢家长辈,当时也是身居军中高位。当然,具体是何高位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了,只知道此人武力过人,家族小辈皆是家传渊源,无论男女都是自小习武,战力远超常人。而其麾下更有猛士悍卒上百,个个都是久经沙场以一挡十的好手。
百多年前的谢家莆一进入万丘群山便如猛龙入海,横扫了周边大大小小的乌合势力。后在原商镇的地址上建立了谢家堡,并致力于发展商业,建立镖局,钱庄等,为各地游商保驾护航。
经过近三十年的努力,商镇终成气候。于是谢家堡随后就搬离商镇,在东北方的穿云山上新建了谢家堡,而商镇,便在穿云山脚下。
穿云山上的谢家堡又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壮大,谢家直系旁系(娶进以及外嫁)各类亲属人员约六百余人,门客后人(麾下故旧)上千人,再加上奴仆杂役长工雇工等等,整个谢家堡常住超过两千人!
整座穿云山远远望去像是戴了个帽子。
帽尖是谢家堡核心区域,包括各类功能性办事区域以及祠堂,直系居住区域等。帽中则是绕山而建的旁系及门客后人居住区。帽檐就是穿云山的山腰了,居住的除了杂役雇工,还有一些附庸谢家堡生存的其他人员。
自山脚到谢家堡核心区域,只有一条山道。而这条宽只有一丈的山道共有哨卡八个,而哨卡所在山路宽却只有三尺,真正的一夫当关的所在。如要上山,需要过这八关。
而除了这八关,走到山腰之后,路的两边都是院落人家,那是人民战争的海洋啊!
没有人能在不被允许的情况下踏入谢家堡核心大堂,不管是明攻还是暗潜。
是夜,三更时分。
商镇上晚间的生活其实极其丰富的。虽然这是在深山之中,但商镇做为万丘群山对外窗口之一,接待来无数四方来客的商业重镇还是蛮繁华的。
嗯,一个开放对外的商业重镇,大宝剑也是标配!
于是深夜还在各种流连的人真心不少,然后这群大宝剑前或者后的人们突然就看到帽子亮了。
穿云山的帽子突然就亮了,自上而下,全部都亮起来了!
此时在谢家堡前厅议事堂,灯火通明。谢长庚伫立如山,浓眉紧锁,沉声喝道:“分派下去,下围戒严,上围挨家搜索,不要急,慢慢来。”
只要挨到天亮,不管是什么牛鬼蛇神都无处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