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裂变(2 / 2)

密林1938 暗夜中的摩西 3545 字 2021-12-20

经验往往是有迷惑性的,由此,最不应该被怀疑的对象总在被无意省略,被排除在外。在这个案子中,作为母亲,肯定没人忍心去怀疑她,因为“虎毒不食子”嘛。都是平凡人,惯常平凡人的思维左右着我们对俗常事物的看法和判断。儿子既然是亲生的,又没有三个五个当作替补,她有什么理由当作眼中钉肉中刺?对于不懂事理的孩子,能有几个父母做不到宽容以待?

又假如她恰好是这极少数中的一员呢?她会不会隐藏得很深,以至于连那个悲伤的父亲也被蒙蔽了呢?她痛恨儿子的无礼甚至跋扈,她要求得到儿子的爱与尊重,她感觉到儿子与自己对立面的形成在将她往绝路上逼。那对父子,一个努力营造和睦有爱的家庭形象,一个拼命破坏一团和气的外界印象,形成扭曲的镜像,让她艰于直视。所以她必须打破镜像,保全自己意外获得的好位置。正因为是这样的情况,她丈夫的好人形象值得存疑。

好的,同样的问题是作案时间。虽然她当得上是个自由人,时间充裕,每天似乎只在麻将桌上,真的是这样吗?她的丈夫允许她如此这般无所顾忌地玩乐,就那么放心地把孩子们丢给保姆?儿子厌恶她是不争的事实,她怎么样才能让孩子跟着出门而不抗拒?十三岁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了,认真反抗起来,估计他母亲很难使他安静地听从安排。说白了就是,这个母亲哪怕想做些出格的违反人伦之事,能力上不太胜任得了。大家纷纷否定蒋和珍的猜想。

我的想法是,戴兰在讲故事的时候是不是故意夸大了周刚和父亲的亲密关系,同时刻意强化了他与母亲之间的矛盾。讲事故的人,总要在不自觉中表露自己的立场,一方面虚化重要线索,一方面又会突出不相干的细节,就是要不停制造误觉。比方说,他父亲有可能参与整个事件吗?或者不经意沦为帮凶?这才符合悲剧的要素。

并不是恶意揣测,我不往别的阴暗的方面去分析,因为我相信那种朋友般的父子之情。大家有没有想过,在整个家庭中,称得上绝对自由的人,只有这个做父亲的?他财务自由,行动自由,时间自由,在每一个节点上都不会受限。他肯定是最爱儿子的,但那真不是排除嫌疑的理由。为什么呢?如果是他直接造成儿子的失踪,一定要有十分有力的证据。是儿子发现了什么秘密?或者儿子本身有什么秘密?是意外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或者父子之间达成更加隐秘的阴谋?

是的,归于另外一种可能了,就是周刚活得好好的,他被父亲偷偷送到另外一座城市了。

这不过是一种好的愿望,沙狄说,他们难道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将周刚的母亲逼成疯子吗?根本没有这个必要。

我说,这正是警方急于结案的原因。既然人没死,有什么好查的。况且不是先也说过吗,周刚的父亲结交广泛,在各路都是有些面子的,花不了多少钱他就能把事情办了。制造假象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把老婆往死里逼;但必须给这种行为一个正大光明的理由,就是绝对不能不顾及“仁义”二字。他倾力树起的正面形象,怎么会让这样一个女人给毁了呢?

戴兰忽然说道,为什么你们都会忘掉那个保姆呢?因为身份低下,她就不该当一回主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