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章个人对SD双方在战斗中优势和劣势看法。(1 / 2)

这一章和主线故事没有任何联系,喜欢总结理论,分析技术的毛病又犯了。

这一章是献给一直看这本书的二战迷们,感谢你们一直以来的陪伴。

————

如果军事历史能告诉我们什么,那就是错误的假设是所有重大灾难的根源。

1941的台风行动,由于弹药和燃料不足,其远远超过天气因素。

阿道夫和陆军总司令部发起的台风行动,以及对季赫温和罗斯托夫的装甲攻击等攻势都未能达到预期目标。

燃料缺乏致使d国装甲矛头一次又一次被迫停止前进。炮弹短缺加上空中支援规模缩减,降低了d军装甲集团军在伊斯特拉、沃格克拉姆斯科和图拉等地削弱s军据点的能力,让s军能够从挫折中恢复过来。

台风行动和其他攻势都是这样一个假设:物质因素不重要,国防军会凭借超人的意志力取得胜利。

然而,当1941年12月初最恶劣的冬季天气到来,每次d国装甲集团军的进攻,都因为物资不足而停滞,这导致前线d军士气的崩坏。

此外,所有在线上的d国部队,从季赫温、莫斯科、图拉和罗斯托夫等阵地。都因为过度扩张而消耗殆尽,只有很少或者根本没有余留的攻击力量,无论是哪一场战斗,国防军阵地都缺乏侧翼保护,而且步兵支援极少。

最终国防军的灾难无法避免。

s军在1941年11月25日-12月15日期间的反击不过短短三周时间,却让每一个d国部队吃了败仗,除了少数外,撤退给国防军装甲师造成严重的物资损失,这些是永远都不能完全弥补。

到1941年底,国防军在东线失去了2600多辆坦克和突击炮,另有1000辆坦克无法运作需要维修。

轮式车辆、火炮和88毫米高射炮的损失也很大,大大削弱了其余d国机械化部队的进攻火力和机动性。

总体而言,在1941年,d国国防军在东线蒙受了830903人员伤亡,其中装甲部队占了27%。

战败让国防军和装甲部队的高级将领付出了代价,除了冯-伦德施泰特之外,阿道夫还在12月解除了冯-博克的职务,在12月26日将古德里安撤职。

阿道夫会不会将未经许可就撤队的军官免职,这因人而异,真正的原因是他认为这些人失去了获胜的意志。

阿道夫很快就领教已方头将领们的失败主义,霍普纳在一月份也因为得到许可就撤退而被罢免,军长冯-施韦彭格和孔岑由于健康状况不佳被撤换。

另一方面,阿道夫迅速嘉奖了那些即使在逆境中也能表现出坚定不移战斗意志的军官。

比如瓦尔特-莫德尔,阿莫德尔在1941年12月中旬抱怨向后方防线撤退时,阿道夫认为他是接管位于勒热夫濒临崩溃的第9集团军最佳人选。

在12月的反攻中,s联红军已经接近兜住在季赫温、克林和罗斯托夫的大批d国部队,但缺乏实力和技巧来实现计划。

事实上,尽管局势逆转,s军仍然未能摧毁任何d国主力部队。

在1941年12月底,内务部报告s联只俘虏了10602名d军,而国防军却在过去6个月内捕获了3355000名s联军人。

1941年底,s军自己的坦克部队状况变得非常糟糕,只能在冬季反攻中担当辅助角色。

到1941年圣诞节,d军和s军的装甲力量几乎都被摧垮,他们都只保有极少可作战的中型或重型坦克,任何一方都没有足够的坦克预备队,后续的行动退化到一战时代。

在1941年的战斗中,d国装甲师占据优势的主要原因,不是依赖先进的理论、装备或者领导能力,而是因为其装甲集群能在战术层面有效运用多运动合成作战法则,并通过无线电与本方其他装甲单位进行协同。

战前s联驾驶员和炮术训练不足是一项严重缺陷,这往往抵消了kv1和t-34坦克在机动性和火力上的优势。

1941年期间,尽管kv系列和t-34坦克在火力和装甲防护方面优于任何d国坦克。

但s军却损失了1540辆kv系列重型坦克中的940辆,占总数的61%,3131辆t-34中型坦克也损失了2331辆,占总数的74%。(这些数字资料是在谷歌浏览器上找的,国内很难找。)

虽然维亚切斯拉夫-马雷舍夫努力让s联工业部门尽可能多的制造坦克,但仅仅有更多或更好的坦克是不够的。

作为s军汽车装甲坦克总局局长,雅科夫-n-费多连科中将要确保s联坦克兵要学会如何去运用它们,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s军还必须增加坦克部队中的电台数量,以便更好控制和指挥部队,1941年几乎每次s军的坦克反击都会因为指挥控制系统的缺陷而分崩离析。

而在战役层面上,d国的优势远没那么明显,s军有相当多的坦克指挥员了解如何策划包围攻击,并与其他兵种进行协同,但大多数s联坦克手缺乏在战场上有效指挥命令的能力。

但双方有一个共同缺点。

双方都未建立可充分保障机动作战的后勤支持机构,这严重削弱了他们进行高强度装甲攻势的能力,使其最多不超过数周。

这也导致双方在后一年行动中,都未能完全做好战略计划目标。

如曼施坦因在1943年初的第三次哈尔科夫反击战,因补给问题而没有将库尔斯克突出部解决,最后导致在夏季开启库尔斯克会战。

s军在1942年末的小土星行动,虽然成功粉碎d国集团军群的奇尔河防线,但未能进抵罗斯托夫,导致歼灭d国顿河集团军的计划破产,使得d国装甲经验丰富的部队得以逃脱。

上述资料是s联和d国在1941年成与败失败的部分原因,还有很多细节需要我们自己去看。

————

交战又持续一年。

在1942年,s军损失坦克数量超过15000多辆,其中包括1200辆kv1,6600多辆t-34和7200多辆t-60/70。(并不是所有坦克都是被击毁,也有很多损失原因。)

在1942年,租借法案提供的英美10500辆租借坦克,其中3000辆是利吉英制造,7500辆是美丽国制造,也约有一半损失掉。

1942年,s联工业部门制造了24231辆坦克,包括12535辆t-34和2426辆kv1。

1942年,s联坦克的总损失为总产量的62%,这少于d国,损失率表明s军能承受巨大的物资损失。

但是,sd坦克的损失交换比在前期大多为7:1,s军较之d军装甲部队在任何战术指挥训练方面都无优势可言,除极个别外。

在这样的损失率下,s军对租界的坦克依赖之大,远远超过愿意承认的程度,直到1943年后半期,s军才获得足够装备,让其最好的部队全部换上t-34。

谈及战役,s军在1942年发动了11次大规模进攻,动用了多个坦克军或坦克集团军,但只有天王星和小土星行动被认为是成功的。

尽管装备精良,但坦克第1,第3、第4和第5集团军在战斗中表现不佳,其中有2个集团军被d军打到解散。

坦克集团军不是作为合成部队组成。在自行火炮和支援装备方面比较薄弱,这导致他们在对抗国防军装甲师时的失败。

在1942年,有几个坦克军被歼灭,更多的坦克军一度失去战斗力,然而,到1942年末,s军拥有足够多的坦克重兵集团,被重创的部队可以编入最高统帅部预备队重建,同时用生力军取代他们。

相比之下,国防军只是从法兰国的训练基地偶尔接收一个重建的装甲师,其装甲师一直留在前线,直至精疲力竭。